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大学生重返高校的“烦恼”:封校管理物价上涨

大学生重返高校的“烦恼”:封校管理物价上涨、宅家多月忙“补欠帐”

阔别漫长的假期,重新回到学校,对伊晓秋而言就是一次解放。“对,就是解放”,她笃定地说道。

伊晓秋是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的研二学生,两周前,伊晓秋接到了学校的通知:研二年级学生可以在9月7日返回校园。

疫情期间,伊晓秋整日封闭在家中,每天除了与家人沟通外显少与外界交流,这也导致了她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适——这些症状包括:无缘无故哭泣、心情持续低迷、无法正常进入学习状态。

7月的一天,伊晓秋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

“其实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从1月放假到9月,有8个月时间我们是一个被切断了社会关系的状态。伊晓秋说道。

伊晓秋的家庭代表了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庭,没有可以投入学习的环境,疫情好转后,大部分同龄人和家长回流到城市打工,留守在村子里只有老人和年幼的孩童”。

现在,伊晓秋正在疯狂地赶着上学后需要提交的作业,她把这些形容为“欠账”。在“卡壳”8个月后,伊晓秋需要让自己的人生齿轮重新转动起来。

根据教育部安排,今年全国30个省(市、区)已确定秋季开学时间,除新疆因目前疫情防控形势,9月1日启用线上教学外,其余省(市、区)均在8月15日到10月10日期间按照分期、分批和错时、错峰开学进行。

这意味着在两个月内,数千万学生正在返回校园,并开始逐一面对从“校园封闭式管理”、毕业论文、实习到就业等一连串的挑战。

“去日苦多”

8月29号,在从家踏向驶往长沙校园的列车上,王皓想到了曹操的《短歌行》中的一句诗词:“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等待迎接他的校园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应届生,王皓珍惜为数不多的校园时光,在比学校规定的时间提前近22天离开了家门的他,感觉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离开家,是对过去状态的一种告别。

“因为疫情在家颓废了一段时间。现在回到学校是会有更多的任务和期待的,而就大四而言,只剩下这一年时光。在这样的时间点,它对我意味着更多的意义。”王皓说道。

孟然也是迫不及待的。去年9月刚刚入读研一的孟然,仅仅上了4个月的课程,就面临疫情中8个月的停课。一晃研二,进入9月之后,秋招在即,现在已经到了网申、筛选简历的关键阶段。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一部分2021届应届生的实习是在网上完成的。孟然告诉经济观察报,透过摄像头,与领导进行简单的沟通,这样的实习经验只能帮他简单了解公司的概貌、熟悉下工作的流程,难谈效果。“仿佛是重温了一次在线上网课的经历”,孟然说道。

今年上半年为了保证教学安排,教育部门启动了“停课不停学”行动。包括孟然在内的许多学生都对网课的经历记忆犹新。“一个班级三十几个人,受制于居家环境,多数同学都没有打开摄像头,老师对着关闭的摄像头好像是在对着空气讲课。“孟然说道。

最糟糕的体验不止于此,一位高校化学老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整个疫情期间,工作任务并没有停止,反而比以前更为忙碌。

伊晓秋告诉记者,她的专业课老师在上学期最后一次课程结束后,对着屏幕长输一口气,庆幸这样在线上课的日子终于结束。

孟然如今还在实习单位卖力工作着,毕竟如果能在实习期间取得PASS卡,也意味着秋招的时候他可以直接进入工行工作。不忙的时候,他偶尔会向国企、央企投递一两份简历。“现在网申刚刚开始,还处于起步阶段。自己抽空还要忙毕业论文,也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孟然说道。由于疫情造成今年上半学期课程都没有上课,所以下半年只想多蹭些课程把之前没有上过的课弥补回来,再多去感受一下后期上课的时光。

一位北京高校学生告诉经济观察报,在短暂经历了两份线上实习后,现在只专注找线下实习。一方面,除了媒体编辑等工作岗位,线上实习体验并不好;另一方面,学校课程太多,每周只有一天的空闲时间。

校园烦恼

尽管急迫,孟然返校还需要完成一些特定流程,根据孟然所在学校的要求,回到北京的他需要提交一系列申请核验材料:本人及共同居住人的健康状况和行动轨迹、健康宝、国务院客户端通信大数据形成卡、7日内核算检测阴性结果以及一张手写个人承诺书。

高校防控政策并未松懈,这也意味着返校的学生需要经历一些短暂的“不适”和“烦恼”。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指令,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防范措施。在这一指令下,绝大部分学校所出台的管理措施是要求封闭式校园生活,非必要不允许出校门。

一位北京高校的学生告诉经济观察报,从8月27日封校后自己就没有再出过校门。根据其所在学校出台的规定,只有实习、生病等特殊情况经审批后方可出校。而学校教职工及其家属可以随意出校,这种感觉令他非常难受。“封闭校门导致了学校超市、餐厅价格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比如,校园里一桶泡面最低6元钱,其它泡面的价格普遍也在7.5元。饼干一类的零食价格是在十几到二十几元之间,巨峰葡萄在学校是13元/kg,而校外1kg才仅仅8元,而这些都是均价”,该学生表示。

这位学生希望可以早点解封校园,出入自由,这样自己去找兼职或者实习不用受限。

伊晓秋察觉到近期校园论坛中,不断有人呼吁学校校门不要完全封闭。一方面,她这觉这样做很不合理。“如果学生出入校园受到严格管控,那么对于即将开启的秋招,需要面试的毕业生而言太不方便了,但另一方面,万一有病毒无意中被带入校园后果也是不堪设想”,伊晓秋表示。在她看来,这就是疫情让人苦恼的地方,看似每一方都有道理,都有不得已苦衷,但确确实实又让每一方感觉变成了受害者。

理工科学生成为了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一批人。上述高校化学老师告诉经济观察报,因为疫情上半学期的实验课程都已经停止,重启校园之后,系里已经通知会在接下来的时间把之前的课程补回。“但即使是这样,也很难言完全补回。毕竟对于有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马上还有面临就业压力。所以高校理工科学生是最为迫切想向回到研究环境当中去的。毕竟这样才能进入实验,一起讨论进展。”他说。

即将保研的王皓显然更加从容,他承认大四是一个焦虑感急剧上升的阶段。同学会面临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也会面对初入职场找工作的不顺利。但他却不认同这种焦虑感,认为现在选择的纠结、焦虑是因为之前学生没有完成积淀的过程。“如果前三年积淀足够多,大四本应该是回馈的一年。可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四都成为了一个需要‘还债’的阶段”,王皓说道。

延期毕业?考研?还是就业?

刚刚毕业的2020届应届生、经历了一次特殊的就业季,其中一部分仍在求职之途上——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6月,仍有26.3%的2020届应届生在求职。

一位西部高校副教授告诉经济观察报,从目前来看,他所带的班级毕业应该没有问题,这半年本科生就是在做设计,研究生在写论文,一台电脑就能够解决,没有太大影响;基本上2020级的毕业生都找到了工作,但是与以前相比,工作性质、待遇肯定是要差一些。

据其透露,疫情中对于出国读研的学生影响最大,很多拿到国外大学offer的学生最后都没有走成,也没有找到工作,现在基本都准备再来一年。

而对2021级应届生,特殊的情况并没有完全改变。一方面受环境所迫,校招岗位锐减;一方面,求职竞争加剧,又受到疫情影响,离校近8个月,种种因素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就业心态和选择已经出现了变动。

伊晓秋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其学校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人因为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准备选择延期毕业,而学校也在研究相关对策。“相当于很多学生还没怎么读书,就已经进入找工作环节,另外还要应对毕业论文,如果没有相关帮扶对策,这其实对他们挺不公平的。”伊晓秋表示。

但目前为止她所在的学校还未出台相关对策。

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也导致孟然在就业心态上出现了变化——寻求稳定,更希望进入体制内。

“以前我们寝室没人想去体制内,都觉得要出去干一番事业。但经过这次疫情,大家基本都转向决定去考公务员或者去国企、央企和事业编制。”孟然说道。

猎聘网一份《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占比为38.73%的“考公务员”成为了2020届应届毕业生热门的选择之一。

这样的求职趋势依然在2021级应届生中显现。孟然说:“现在就告诉自己别想那么多了,能找份稳定的工作就行。”

而伊晓秋也在做着心态调整,在最后一次心理治疗时,她的医生问她,对于开学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这一刻对我而言就像是解放。疫情虽然并未停止,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也会因为这次疫情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思考。比如,以前缺乏认同感,总是习惯性自我归因,很多事情都喜欢憋在心里。但是经过这个这次,我会对自己的认知、思维方式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行一次大复盘。”伊晓秋说道。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伊晓秋、孟然、王皓均为化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