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点 >

刘世锦:中国要由外循环转成内循环为主的说法不符合事实

由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市商务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20年9月8日在北京举行。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演讲。

刘世锦称,中国要由外循环转成内循环为主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中国经济一直以内循环为主。他给出四条理由,第一,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循环其出发点和归属点都在国内,就是循环来循环去国内都是一个源头,都是以内需为基础,都是为提高中国国内全民的收入水平。

第二,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比重相对比较低,中国这么多年外贸占GDP比重高时超过60%,出口超过30%,但是出口占GDP比重现在已降到20%以下。美国、日本都在15%以下,这是大国的一个特点。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大型经济体。14亿中国人口,4亿中产阶级在一个统一市场,世界上只有中国。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形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大循环。

第四、中国已进入以服务业比重提升并逐步处于主体地位的增长阶段。服务业有一个特点,是本地化不可贸易。所以这样的话,必然提升内需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比重。

但他也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循环和外循环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外循环,就没有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内循环。

刘世锦表示,要明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后退,更不是关起门来搞自给自足。“什么产业都自己搞,而且都得搞成世界第一,都不进口了。这个实际上不可能,也做不到。我们还是要讲全球化,讲参与国际分工,还是要讲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刘世锦还建议,既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放开,要放开对外行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的机会,给他们平等进入的机会。

谈及全球化,刘世锦称,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处在四十年来的最低点,但就美国本身来讲,中美之间合作还是很重要。因为中美合起来占世界GDP40%,中美不合作,全球化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我们还相信全球化,中美之间不可能脱钩,最后还是要合作。这个大趋势和潮流应该最后还是变回来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想讲的题目是,服务贸易发展要更多重视生产要素的外循环。最近国内双循环讨论比较多,其实中国历来以国内循环为主,理由如下四条:

一、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循环其出发点和归属点都在国内,就是循环来循环去国内都是一个源头,都是以内需为基础,都是为提高中国国内全民的收入水平。

二、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比重相对比较低,中国这么多年外贸占GDP比重高时超过60%,出口超过30%,但是出口占GDP比重现在已降到20%以下。美国、日本都在15%以下,这是大国的一个特点。

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大型经济体。14亿中国人口,4亿中产阶级在一个统一市场,世界上只有中国。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形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大循环。

四、中国已进入以服务业比重提升并逐步处于主体地位的增长阶段。服务业有一个特点,是本地化不可贸易。所以这样的话,必然提升内需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比重。

所以最近中国要由外循环转成内循环为主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其实中国经济一直以内循环为主。但我想讲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循环和外循环息息相关,连为一体。这也和改革开放以前内循环的根本区别。所以,如果没有外循环,就没有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内循环。

所以,目前复杂形式下也需要避免一些误解。我们首先要明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后退,更不是关起门来搞自给自足,什么产业都自己搞,而且都得搞成世界第一,都不进口了。这个实际上不可能,也做不到。我们还是要讲全球化,讲参与国际分工,还是要讲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由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甚至采取断供的极端手段,大家会看到最近不仅是中国,包括其他一些经济体,特别是大中型经济体,可能被迫调整自己的产业链。产业链在收缩,实行某种程度的产业备胎战略,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但我想讲我们搞这种产业链调整备胎是为了防止卡脖子,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还是要用的。

全球化正在面对逆流,需要结构调整,可能停滞甚至出现局部倒退。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支持全球化的各种因素已经改变。各国人民、企业大多数是政府不愿意继续开放,所以极端的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不能代表发展规律和前景方向,所以这时我们更要清醒,有正确的判断。因为全球化讲很多年,顺境时讲全球化没问题,现在你对全球化还有没有信心?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应该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们现在不能比脱钩,我们还是要比更加开放。从中国服务业发展来讲,已经是发展的重点也是下一步开放的重点,这既是中国机遇也是各国机遇,特别是在座跨国公司的机遇。

我想强调两个重点领域。

第一是大家刚才特别强调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提高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刚才我讲的服务业大部分是本地化,是不可贸易的,但是数字技术改变这种情况。比如说最近前几天欧冠比赛,我是个球迷,吸引很多观众,欧冠比赛发生在欧洲,但是每天晚上很多中国球迷看这个比赛,数字技术把这两个场景联系在一起。

第二是服务业产品和消费主体是内循环,但服务业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生产要素,包括管理、规则、技术、人才、营销渠道等等。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外循环,特别是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对外开放眼界要高一些,力度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

我想强调同样重要的是,既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放开,要放开对外行业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入的机会,给他们平等进入的机会。所以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的程度。

最后我再说一下,从更广的角度来讲,中国讲的双循环因为时过境迁,我们的内循环要适应新形势和和新特点。从外循环来讲中国应该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种开放有五个特点:

1、适应不同国家地区市场变化的开放。刚才讨论中美之间的关系,确实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经济关系、包括政治关系都处在四十年来一个最低点,这我们不愿意看到。美国现在回收美国之外的市场还很大。但就美国本身来讲,我们想中美之间合作还是很重要。因为中美合起来占世界GDP40%,中美不合作全球化是没有前途的。如果我们还相信全球化,中美之间不可能脱钩,最后还是要合作。这个大趋势和潮流应该最后还是变回来的,我觉得应该看到这样一个前景。

2、适应开放程度周期性的变化。过去我们可能对全球化是过于乐观,认为它是线性发展,现在看来全球化有矛盾需要进行调整。有时候可能走地慢一些,甚至局部出现倒退。但大方向还是往前走。我们要提高对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适应性。

3、应该更有韧性和弹性,更具抗冲击性的开放。

4、应该是基于负面清单制度规则型的开放。负面清单是什么意思?开放是个常态,限制负面清单是一个例外,我们应该是按照这种理念和制度开发开放。刚才全球化智库发布《推动中国加入CPTPP》建议,我本人赞成。中国应该加入区域性区域合作组织,因为目前还是比较好的时机。

5、我们能够维护和引领全球化长期方向的开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