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复工复产
随着北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至三级,中小企业正逐步恢复生机和活力,在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期间,部分餐馆因尚未开通网上外卖业务而面临着生存问题,中小平台第一时间协调某线上团购网站将服务佣金优惠至8折,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网站推出“安心复工包”,既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用餐保障,又能减免餐饮企业上线成本,惠及在京中小餐饮企业约5000家。
跟京东洽谈消费电子券,与小米尝试企业投资模式,和智联招聘联手广纳人才等,中小企业通过服务平台的“行业龙头牵线”模式,获取到有价值的服务产品,甚至是研发产业链条的“入场券”。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刘维亮:让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服务,并不是让大企业拿出资金去补贴中小企业的授人以鱼简单方式,而是以授人以渔的角度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在服务初始阶段,部分服务项目可能存在亏损情况,但通过一些机制设计,逐渐让此服务项目实现盈亏平衡,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大企业的创新动力,在不同的服务模块中找到其盈利点。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运作、互利双赢”的良性发展形态。
促进复工复产 资源快速对接
近年来,公众的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双创”和“创客”成为流行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中小企业注册数有203万家,活跃企业的数量就有70多万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发展形态和发展阶段千差万别,要想全部覆盖,采用传统手段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智能化、数据化将是未来中小企业服务的发展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时转发和解读国家及我市抗疫帮扶政策,解答企业各类问题;举办“小企业大学”,围绕疫情影响造成的合同履约、劳资关系等问题制作线上培训视频200余个,聘请讲师开展直播授课80余期。联合华为鲲鹏、百度、字节跳动等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等免费产品70余款,已支持超过1.5万家中小企业通过线上方式快速复工。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刘维亮:北京中小企业那么多,提供服务不能只靠线下面对面,线下可以做品牌,我们现在的很多服务,都是在线上进行的,通过不接触式办公、不接触式成长,做到既润物无声、无事不扰,又紧贴需求、无处不在。
加强梯队建设 助力企业成长
梯队培养是全国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普遍采用的方法,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成长路径、所需资源、支持政策等都不尽相同,需要区别对待。北京市经信局将遴选出来的优秀企业分为专精特新培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四个梯队,伴随着企业成长,按照其成长梯度整合更加优质的资源,向这些企业倾斜,帮助企业健康成长。
在梯队企业的遴选上,不同于其他省市单纯采取企业自荐的方法,北京市在企业自荐的基础上,依托中小平台利用公开数据,创立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优秀企业发现机制。比如:畅捷通有大约20万家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通过设定一些特定指标,可以快速筛选出财务稳健的优质企业;58同城和智联招聘,有大量的企业用工数据,可以很方便统计出企业的人才储备情况。通过大数据筛选和交叉比对,发现并锁定市场上的优质企业。
今年,北京市经信局已经发布了两批共计将近800家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全年预计将达到1000家左右。目前,中小企业处正在筹划设计企业梯队序列发展指导意见,建立企业梯队建设长效机制,更好服务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处刘维亮处长表示,“12345政府服务热线,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动的政民沟通项目,‘有困难,打12345’已经成为广大公民的共识。我们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做中小企业服务领域的12345,让我们服务的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我们。”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在工信部和财政部的指导下,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共建,旨在为全市中。小企业打造的集“政策+资本+服务+载体”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正式运营,现已联通了16个区、28个委办局、202家联网窗口平台,并辐射带动2000余家社会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资源整合、空间聚合、服务融合、政策适合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形成了“1+16+N”的立体式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发挥地域优势 聚集优质资源
北京聚集了全国最多的顶尖高校、龙头企业、央企总部和一大批的隐形龙头企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创新支撑资源。但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有限,很难和这些资源直接对接。
中小平台充分发挥统筹优势,代表中小企业与市场上优质的服务商、领域内的龙头企业洽谈采购,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公益、优惠、低费率、高品质甚至个性化的企业服务。目前,已初步构建起由核心服务商、战略合作服务商、生态合作伙伴构成的三级服务商体系,形成服务中小企业的“联合舰队”。
(总台央视记者 罗子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