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2020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平稳增长,小微企业贷款有所增加,银行信贷质量基本稳定。
其中,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但利润同比下降。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35%,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之大,出乎市场意料。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此分析说,上半年国内银行业净利润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银行大幅度向实体经济让利,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以应对坏账风险增加压力。整个上半年,国内银行业贷款损失拨备较去年底增加5003亿元,某种程度影响了行业盈利表现。
更大力度让利实体经济
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
近十年来,银行业二季度净利润均保持同比正增长,其中增幅最低的是2015年,同比增1.54%。此次,商业银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尚属首次。目前而言,让利1.5万亿被认为是银行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6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
银保监会也在7月11日发布会上明确表态,要更大力度让利实体经济。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尤其是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动金融系统全年让利实体经济1.5万亿元。
实际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让银行通过让渡自己的盈利以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和各类收费项目。二是降低银行融资成本,在保持银行盈利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促进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表示,当前政府更多的是希望银行让利而不是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等方式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这一说法后来被证实。在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曾对“金融机构1.5万亿让利”进行解读。其中,通过引导利率下行,最终会实现大概约9300亿元的让利,包括贷款利率下行、债券利率下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支持的优惠利率贷款的发放。同时,银行还将减少收费3200亿元,包括前期已经减少的收费,后面全年还要继续减免的收费。
目前,企业贷款利息成本已降至历史低位。2020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61个百分点,为2007年以来的历史次低点,仅高于2016年12月份。在债券发行利率方面,2020年4月企业债发行加权平均利率曾下降至4.07%的历史低位。
而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0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收窄至2.1%,仅高于2017年前三季度水平。而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又环比微降1BP至2.09%。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由于今年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让利,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银行的LPR利率下降30个BP;而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幅度逾30个BP,但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幅度相对有限,所以,整个净息差处于收缩状态,净利润也受到影响。
一位区域银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今年新增贷款的利率较低,实质是让利企业,降低了银行的息差,从而控制了全行的盈利增速。“今年贡献利息收入的主力还是存量贷款,这部分贷款大多是今年之前签署的长期贷款。”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银保监会表示,将继续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势头,研究实施中小企业“低成本无担保”应急贷款和大中型企业应急融资安排,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同时,加大重点行业、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扩大最终消费需求。
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在营收受到影响的同时,银行的信用成本也在增加。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影响,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破产和亏损,导致银行不良“双升”。
本次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但预计随着贷款延期等支持性政策明年到期后,没有暴露的不良贷款将陆续显现。
虽然银保监会采取了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今后仍然存在较大违约风险。
在此背景下,近期银保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安排拨备、资本等经营要素,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
现阶段,一些银行机构拨备不达标,按照现阶段拨备覆盖率最低标准100%测算,银行机构仍有缺口合计超过3500亿元。对此,监管部门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及时填补拨备缺口,全面覆盖风险损失,并把有限的利润更多用于资本补充。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银行业净利润负增长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拨备计提力度加大。有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拨备将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冲减当期利润。
数据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06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2.4%,较上季末下降0.80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54%,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行业净利润负增长主要是银行加大不良确认和核销导致。从二季末全行业不良率、关注类贷款占比、拨备覆盖率,这三项数据来看,商业银行明显是在二季度加大了不良的确认和处置力度,主要是将大量关注类贷款确认为不良,并进行了核销或转让。整体来看,二季度,银行“关注贷款率+不良贷款率”合并来看没有上升,反而小幅下降。
中泰证券也在研报中表述,净利润负增主要是疫情冲击以及经济仍有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银行审慎经营,加大不良确认和拨备计提力度所致。
实际上,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银行业盈利能力将承压早在预期之内。
早在5月25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一文中即提到,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此外,7月曾有商业银行表示收到银保监部门的窗口指导,建议适当控制上半年利润增速。
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使中小微企业有活力,才能让市场更好更健康地发展,但与此同时,银行金融机构也要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为对冲疫情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一季度央行加大了货币信贷的投放力度,市场资金利率一路下行,短贷、票据、短融等融资工具的成本下降明显,而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等仍保持着较高利率,因此在有些企业中,出现“左手贷款,右手理财”的套利行为。
有银行从业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此前一段时间,银行结构性存款被大幅推高。在流动性相对充裕背景下,由于贴息贷款、信用债发行利率低于结构性存款的预期收益率,部分企业将获得的低息贷款用于购买商业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
对此,银保监会方面表示,督促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当前特别要强化资金流向监管,规范跨市场资金往来和业务合作,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郭凯表示,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也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过低也是不利的,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的问题,产生资源错配的问题,产生资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的问题。所以利率适当下行但也不能过低。
此外,还有知情人士透露,近期,银行信贷部门主管都在竭力兜销低息贷款,有个别银行将信贷资源“变相”投向房地产领域。“今年以来,银行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特别是小微企业优惠贷款占比提高。”温彬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排除有的企业进行资金套利,甚至是将优惠贷款流向房地产市场,这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同时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据不完全统计,在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方面,2020年上半年以来因涉“房”业务违法违规,中国银保监会已经对近30家商业银行作出处罚,总罚金累计4375万元。涉及问题主要是违规信贷和违规融资,以及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到位问题。
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上,银保监会强调,“坚决防止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在强监管下,一些银行启动了信贷资金投向自查,一旦查到信贷资金变相流向房地产就直接问责相关负责人。
“从微观层面看,从目前情况看,资金套利、空转机制的消除可能需要较长的时期,也存在难度。”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解释,要消除套利机制,政策上可以:一是进一步加大创新存款打击力度,减弱市场竞争;二是适度放宽同业负债占比考核,尽快推动金融债储架发行;三是加强存款上浮比例管控,择机下调法定存款基准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