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现新冠康复者“再感染”病例,会影响疫苗和抗体药物进展吗
8月24日晚间,香港大学专家发表研究文章称,一名33岁的香港男子确认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142天,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时间线,这一男子于3月28日确诊,4月15日康复出院,8月6日出发到英国、西班牙旅行,8月15日回到香港,入境核酸检测时呈阳性。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证实,这位患者再次确诊。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再度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病毒感染治愈后能够再次感染,那么接种疫苗还有意义吗?尤其是用灭活、减活病毒或者是病毒的片段来模拟感染从而形成抗体的疫苗。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微博中表示,此次港大证实的“再感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包括病毒培养,需要证实是属于核酸阳性,还是活病毒,同时彻底比较两次感染病毒的核酸全序列,这还需要看港大进一步发表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级别的还不能提供充分的学术信息。
他同时指出,此前全世界关注“复阳”,就是怕“再感染”。“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
“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等待港大进一步的科学报告。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如我们常常感染的感冒,就由普通的冠状病毒引起,目前有4种,还有3种比较厉害的是SARS、MERS和COVID-19)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4个月。”张文宏形容这一首例“再感染”属于个例。
那么张文宏所言的个例,对新冠中和抗体药物的研发会有影响么?尤其是从康复期病人体内筛选并在体外重组表达,所谓具有高度病毒中和能力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对此,君实生物(600201.SH)首席执行官李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发现反而更反映出开发中和抗体类药物的必要性。与疫苗通过诱导人体产生自发免疫力的“主动保护”不同,中和抗体直接用于阻断新冠病毒对人体细胞的感染,属于“被动保护”,两者拥有不同的需求面。中和抗体类药物在应急状态下对高危人群(年长者、医护人员)的保护,以及对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治疗,仍然存在大量的临床需求。
李宁还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数据看,康复患者对于新冠病毒入侵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说明免疫系统已经产生了记忆,这对疫苗来说其实是好消息,不过其中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与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仍需要从多个层面来探索解决办法,开发出多种可以进行互补的疗法,包括疫苗以及其他治疗和预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