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平安银行中期业绩会速记:净利润下滑主因在哪里?零售和对公关系是否生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见习记者丨刘晨光
疫情之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遭受重创,商业银行净利润受到较大影响。平安银行日前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83.28 亿元,同比增长 15.5%;实现净利润 136.78 亿元,同比减少 11.2%,其中零售业务净利润下滑较大,对整体业绩有所“拖累”。
在9月1日的平安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该行高管集体亮相,就净利润下滑原因,零售与对公关系,私人银行发展情况、拨备计提加大等问题作出回应。
净利润下滑主因在哪里?从财报来看,平安银行盈利情况不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零售业务“拖累”,该行零售业务净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08.1亿元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74.8亿元,所占营收比重也从70.2%下滑至54.7%。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在业绩会上表示,一方面,逾期和坏帐在疫情下有比较显著的增加,另一方面,疫情影响新贷款的发放,信用卡余额和“新一贷”余额没有增长。
蔡新发表示,疫情一开始,平安银行就把风险政策大幅收紧,包括提高信用评分、信用卡发放减慢等,这是保护策略。
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信用卡贷款余额 5125.0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2%;“新一贷”余额 1479.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6.0%。
“下半年风险质量可能有一个反转,发放也会增加。”蔡新发表示,未来会考虑在抵押类贷款和监管允许的互联网贷款等方面增加发放。
从营收的维度上看,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从2.62%下滑至2.59%,平安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执行官项有志对此回应称,主要由于经济市场环境,包括支持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做一些贷款利率调整,所以贷款利率会有下行趋势。
负债端来看,利率也有缓慢下行,特别是一季度下行比较快。“资产端、负债端都有下行空间,但是综合起来看,我们判断整个银行业息差还是有缓慢下行过程。”项有志说道。
项有志表示,平安银行加大了对于负债端的成本管控,从公司、零售和资金同业,内部包括从考核、预算、资金配置各个方面都聚焦对负债成本压降。“今年下半年我们的息差应该在行业里保持好的水平,但是可能呈现合理区间略微下行趋势。”他表示。
零售和对公关系如何平衡?
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33.53 亿元,同比增长 12.3%,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 55.3%,同比略有下降,零售业务在公司战略中的地位是否会发生变化,零售和对公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指出,在零售业务方面,全行业都受到影响,平安银行也不例外。此外,零售跟疫情没有关系的业务部分,增长都保持较快速度,如AUM以及客户数。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
谢永林谈到,零售和对公6:4的比例不变。不过疫情之下,在零售的量还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对公贷款,是比较合理的举措。
谢永林强调,未来的战略方向没变,依然是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不变。
此外,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张小璐主要谈了三个方面,她首先强调的第一点是“不变”,即平安银行作为零售智能银行的定位是不变的。
第二点是变化部分,所谓“变”,即是把过去对负债的管理经验应用到对公上面,新三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结构、降成本,“对公还是有挑战的”。
第三点,就是做精对公,为了降负债成本,平安银行推出对公的“五张牌”。她认为,“五张牌”背后的逻辑,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而不是银行的角度,要更深刻了解客户需求。
根据平安银行过往描述,所谓五张牌即是“供应链金融、票据、复杂投融、生态化综拓及客户经营平台”。
平安银行近年来一直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场景,科技在转型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作用,谢永林强调,在互联网时代,账户是基础设施,如今是得场景者得天下,构建场景生态是金融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他认为金融机构转型科技主要有四种途径。第一种是自建生态,即自己建设场景、生态;第二种即共建,即是围绕核心企业,打通上下游,与核心企业共建生态;第三,即使用别人的生态,共同构建模型,共同实施风险管理;第四,银行业只是一个通道的作用,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都会非常低。
万亿私行未来如何发展?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也处于高速增长期,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非息收入增长15.8%主要来自私行,那么平安银行私人银行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
去年,平安银行管理层提出,要重点发展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用一到两年跻身股份行第一梯队。
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到6月30日,私行达标客户为5.11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6.7%,其中私行达标客户 AUM 规模 9230.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5.8%,第一梯队招商的私行AUM增至接近2.5万亿元。
在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当前私行体量已经超过一万亿,未来两年内私人银行的体量准备超过两万亿,他认为私人银行业务实现快速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产品的升级。基本上所有顶级的公募、私募都是定制化产品。
二是队伍能力的提升,包括数量和质量。据蔡新发介绍,2018年底平安银行服务私行客户PB客户经理只有100多位,当前超过1000位;此前服务财富客户只有1000多位,现在总数已破4000。
第三是综合金融模式的升级。平安银行背靠平安集团,集团内有几万名顶级的寿险业务员,他们把客户推给私行,相当于流动私行中心。
第四是业务流程的升级。现在所有私行客户都要进行合格投资者认证,全部线上认证。
第五是经营模式升级。
不良资产未来如何处置?
2020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384.91 亿元,同比增长 41.5%,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计提减值损失 323.02 亿元,同比增长 36.9%。
不过,平安银行贷款不良生成率是1.6%,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过去三年去风险、调结构,加大拨备计提,对公历史包袱已经全部出清。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平安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到二季度增近226亿拨备,比一季度多了近66亿。
郭世邦表示,现在银行经营面临的外部形势还是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平安银行会保持一贯作风,提前部署未雨绸缪,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提升风险递补能力。
在郭世邦看来,对平安银行整体的资产质量还是“比较有底”,整体来看,资产质量主要指标应该是平稳向好。
郭世邦把管理不良资产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看“治未病”,在增量部分把好关,这几年平安银行一直坚持审慎风险偏好,并且根据经济形势保持风险微调灵活性,聚焦重点领域一直是十大重点行业、几个重点区域、突出的重点产品。对于存量方面,主要是强化智能预警。
第二个方面是“治已病”,郭世邦表示,平安银行有一个专业化清收系统,特管事业部,“今年在特管这个部分,不仅清收线上化,而且管理智能化,通过APP管理团队、管理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