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中国宣布扩大服务业开放 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中国宣布扩大服务业开放 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

“从长期看,尽管未来中美关系以竞争为主,但我们仍要努力在有规则竞争中创造合作,避免或减少严重对抗。”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面对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市场万万不可丢弃,不仅是“一带一路”沿线和欧洲市场,保住对美市场尤为重要。

作为2020服贸会重要论坛之一,9月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北京商务局联合举办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陈德铭在会上发表上述观点,并强调,美国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内市场,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谁也离不开谁”。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副主任刘世锦在同一场论坛上也发表了类似观点。他说,中美之间不可能脱钩,最后还是要合作,这个大趋势和潮流应该最后还是会变回来的。

陈德铭指出,自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以来,美国对华产品平均关税逐渐加征到20%,但今年1-7月中国输美产品仍占美进口国别之首,美国的全球逆差以及美中贸易逆差纹丝不减,这是市场规律使然,未来中国出口仍大有可为。

面对全球化的逆流趋势,刘世锦认为,这时更要清醒,有正确的判断。“我们应该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我们现在不能比脱钩,要比更加开放。”他强调,应该推动基于负面清单制度型的开放。

最近一段时间,“双循环”成了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词。在服贸会上,如何以服务贸易带动双循环发展引发了广泛讨论。刘世锦指出,中国已进入服务业比重提升并逐步处于主体地位的增长阶段。除了对于我国经济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服务贸易对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同样意义重大。

“服务业产品和消费主体在国内,但服务业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生产要素,想要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就需要金融、医疗、养老、文娱等领域对外开放眼界要高一些,力度要更大。”刘世锦说。

欧盟驻华大使郁白表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惠及欧洲,因为全球30%的增长来自中国。“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来推动世界其他地方的经济复苏,我们需要中国提供引领全球增长的动力。”

虽然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郁白强调,中欧依然是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欧盟加东盟占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二。”中欧在经贸领域依然有巨大的合作潜力,特别是在服务贸易领域。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同期,中国对欧盟进出口1.99万亿元,下降1.8%。

全球价值链将趋向短链化和区域化

中美经贸关系曾经是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但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不断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升级到科技战、经济战、金融战、地缘战。

展望未来国际经济形势,陈德铭说,未来二三十年全球化还将继续,只不过经历了抗疫的洗礼和反思,全球价值链会趋向短链化和区域化,推动经济增长的生产力将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社会将势不可挡。“许多边经贸组织和规则的改革短时间内难以达成,但‘脱钩’和新冷战也绝不会得逞。违背历史潮流者痛定思痛后,还是要坐下来谈判的。”

谈及中国未来的对外开放,刘世锦指出,要适应开放程度周期性的变化。他说,过去可能对全球化过于乐观,认为它是线性发展,现在看来全球化有矛盾需要进行调整,有时候可能走得慢一些,甚至局部出现倒退,但大方向还是往前走。

会上发布的《2020企业全球化报告——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机遇》指出,在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潮流冲击下,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寻求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国应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贸易协定,积极拓展多边合作。

报告分析道,CPTPP是亚太第一大自贸区和世界第三大自贸区,既包含经贸实力强的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潜力大的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和越南等新兴经济体,是一个将公平性与包容性较好结合,并对发展中国家较为友好的高标准贸易协定。“如果中国加入CPTPP,这一贸易体系经济总量可达全球的28.3%,成为有近19亿人口的大市场。”

不过,报告也指出,客观来看,中国与CPTPP的标准仍有差距,需要主动寻求与CPTPP标准的对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同时,中国还应继续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协定等多边贸易协定等,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透露,当前,RCEP谈判已接近尾声,有望在今年11月份达成。“这个新的协议将为区域产业链带来更多便利,为货物贸易制定统一的标准——这将更好地推动贸易自由化,并有助于吸引更多全球投资者的注意力。”

原国家外经贸部前副部长、CCG主席龙永图表示,“由于一些国家大力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措施”,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采取一种现实主义的做法来讨论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全球自由贸易的体制的放弃。在他看来,目前最可能成功的贸易安排是以“10+3”(东盟+中日韩)为核心的亚太区域合作。

期盼中欧投资协定年内达成

当前,中欧正在积极推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重申将致力于年内完成谈判,并同意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就公平竞争方面的规则达成共识。7月21至24日,中欧双方举行了第31轮投资协定谈判。

郁白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处于冲刺阶段,希望协定可以让双方企业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竞争。“我们希望中国能给欧盟企业对等的市场准入,我们要的不是特权。我们认为,更加开放才能继续推动全球化。”

郁白说,在这个协定中,有三个章节重点反映了欧方的关切:第一个是平等竞争环境,“无论哪个国家的公司都不应该被歧视”;第二是市场准入,“我们希望中国允许更多企业进入一些行业”;第三是劳动法规,“希望中国更好地履行国际劳工条约的某些承诺”。

面对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危机,荷兰驻华大使贺伟民表示,现在比以往更需要开展对外合作。“我们需要基于互惠互利准则的贸易,所以我们非常欢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的进展。”他指出,希望尽快看到切实的成果,给投资创造更多可预期性。

具体来说,贺伟民表示,荷兰希望这个协定能够解决在市场准入、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此外,他指出,绿色经济也非常重要,欧盟在这方面已提出了非常远大的目标,希望中国也能够做出类似的承诺。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目前,欧方的主要关切还是在市场准入方面。比如,中国的航运公司可以购买希腊国内最大的港口,非常容易地就进入了欧洲市场,但欧洲的航运公司在中国却没有这个待遇。再比如,外国律师在中国开律所的话是没有办法执业的,也不能够代表公司,只能做顾问,而中国律师在国外开律所,如果有认证且符合当地法律要求,却是可以执业的。

伍德克强调,中国市场对于欧洲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他提到,一家德国化工公司在华投资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00亿美元,彰显了对中国的信心。“这也让我们觉得,未来10年全球的增长会来自中国。未来2年,化学品60%的增长会来自中国,所以不在中国布局的话,肯定会在其他地方受到挑战。”

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将惠及世界

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龙头展会,此次服贸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在很多外国嘉宾看来,中国能够在疫情后不久举办这样一场盛会,展现了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同世界分享发展红利的意愿。

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在会上表示,北京将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在郁白看来,中国政府宣布在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的决定,既是中国加快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承诺,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美好的前景。他说,中国有潜力成为服务贸易大国,尤其是在未来技术、医疗卫生及数字经济等方面,中国需要为此更加开放地与其他国家合作。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还没有达到欧盟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水平。”郁白说,希望中国能承认欧盟是一个巨大的服务业经济体,也希望中国能够在服务业开放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他强调,中欧可以在服务贸易领域加强合作,欧洲企业愿意为中国贡献技术。

瑞士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白尼克指出,同很多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数字化技术取得了更快的进展,在医疗、保险等领域收集了丰富的大数据。他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瑞士希望加强同中国的科技合作,通过知识共享、技术合作,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产业链。

加拿大驻华大使鲍达民也认为,中国在服务业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尤其是在健康、金融、教育三个领域蕴藏大量的发展机遇。他说,在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4%,而加拿大是70%,美国是79%,日本是73%,巴西是69%,印度是57%,可见中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他强调,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近年来,中国不断释放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特别是在金融业出台了一系列具体举措。爱尔兰驻华大使李修文表示,中国的改革措施令人鼓舞,看好两国未来的合作潜力。他指出,中欧投资协定将进一步为中国金融业与全球金融业深度融合提供良机,这将给中国带来更加丰富的保险和储蓄产品,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作者:郑青亭 编辑:辛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