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月缴3元可获30万大病补助!“相互宝”为何深陷投诉泥潭

月缴3元,可获30万大病补助!“相互宝”为何深陷投诉泥潭

来源:沃晟法商

生了大病,动辄几十万的医疗费用,许多家庭望而生畏。

众所周知,保险在国内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商业保险参保率不到20%。

在重疾面前,许多家庭只能四处举债治病,或是求助于众筹平台。这也给互助计划留下了机会。

互助计划采用的是“一人生病、众人均摊”的互助模式,通俗来讲,网络互助相当于建了一个大的用户群,如果群里有人生病,其他人平均分摊所需的医疗花费,同样地,自己遭遇大病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补助金。

近年来,像轻松互助、康爱公社、水滴互助这样的互助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而其中用户群最多、最为知名的则是蚂蚁金服旗下的“相互宝”。

不同于传统保险的运营模式,网络互助省掉了中间的代理商和销售,因而能以较低的成本运转。“相互宝”以蚂蚁金服的强大背书,每月3元左右的低门槛,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互助平台。

而这个号称有1亿人加入、背靠支付宝的互助平台,却在经历用户投诉风波。

相互宝投诉纠纷

据调查,用户对“相互宝”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诱导开通

用户反映“相互宝”诱导其在不经意间点入页面,签约条款中也未说明每月扣费金额,并且扣款时没有让他确认,而是自动扣费,一年后他才发现这件事。

还有用户匿名投诉,说支付宝在APP中弹出相互宝红包,不小心点了后每月都被扣钱,不作提醒。

2、扣费变多

相互宝扣费从最初的几分钱一路上涨到4元多,有的每月还要扣款两次,分担金额离用户最初的预期越来越远,这也是投诉较多的一项,不少用户选择了退出相互宝。

3、理赔难

有用户投诉称:

“查出恶性肿瘤未得到赔付,相互宝需要的资料都已提交,因医生自己推导入院记录的既往史,相互宝工作人员让我叫医生写了书面证明,相互宝调查员自己也去医院核实过,我们多次提交申请对方均不予赔付,找各种理由拒赔”。

事实上,拒赔本身并非“相互宝”的过错,而是用户没有其他渠道维权,只能把锅甩在相互宝头上。

互助计划

要知道,保险的本质是合同,不仅受保险法保护,还有合同法给它兜底。但互助计划并不是,由于互助计划是新兴产品,因此在监管上还存在真空,各个平台的保障规则也存在极大的差异。

对网络互助计划,以下几点我们一定要了解:

1、互助计划叫停风险大

在“相互宝”的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到以下提示:

· 出现不可抗力或政策因素,导致相互宝无法存续

· 官方停止相互宝服务

· 成员少于 324 万人时,有权主动终止或调整该计划

在特定情况下,互助计划有可能会被官方叫停,而保险行业是受到国家严格监管与保护的,甚至在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下,保险合同的安全性也无须担心。

2、保障内容可随时更改

“相互宝”在19年5月修改了甲状腺癌的理赔规定,将理赔金额从30万降到了5万;

19年12月又延长了恶性肿瘤的等待期,在新规实施前只要过了 90 天等待期,确诊癌症就能正常理赔,而新规实施后,如果在90天内发现疑似癌症,在91—180天内确诊,这种情况就赔不了。

即使相互宝修改条款是基于大部分成员利益,但条款的随意变更不免令人质疑其风险抵抗能力。

3、纠纷处理缺乏维权途径

网络互助平台出于监管空白点,参与者和平台一旦发生纠纷,并没有明确的处理依据。尽管有互联网巨头背书,网络互助也不是保险,不归银保监会监管,用户遇到问题很难通过其他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保险与互助计划

讲上面这些风险点,并不是想让大家对互助计划敬而远之,只是希望大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要知道,尽管目前网络互助计划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不得不说,低门槛“保费”与易操作性都让“相互宝”有所发挥。在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等地区,很多人愿意用低成本换取一份保障。

不过,相比互助计划、众筹等新兴保障方式,传统保险或许是种更为可靠的风险抵御机制。原因在于,保险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运行模式,同时有国家为其风险背书,即使出现问题,也不会由消费者买单。

其次,由于互助计划仍处在萌芽阶段,产品非常单一,目前只有大病互助一种,而保险市场却囊括了丰富的保险品类,有分红型、养老型、万能型,有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可供投保人选择的空间非常大。

此外,互助计划到了一定的年龄(通常为60周岁)就无法加入,而传统保险此类限制较少,甚至还有专为老人开发的防癌险。

再者,传统保险的保密性更强,信息只在保险机构和消费者之间流转。而互助计划或者众筹等方式基本没有隐私可言,如果要申请互助金,需要将个人情况公示7天,其他会员没有异议才能获得互助金,这都会给参与者带来一定的困扰。

随着观念的变化,传统保险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价格也更加亲民。互助计划的低费率确实挺吸引人,却无法取代保险的高保障性及隐秘性,实践中也有参加互助计划退出保险最后却遭拒赔的情况出现。

虽然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可以互补共存,但保险还是比互助计划要让人心里更踏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