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供应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短纤生产国,2019年,短纤产能为758.5万吨,产量为615万吨。近几年国内短纤产能、产量持续增长。自2014年起,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下跌,原生短纤价格下滑,与棉花、再生短纤等纺织原料相比,其性价比优势增强,促进了短纤产能、产量的稳步增长。
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共有34家短纤生产企业。年产能在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家,产能合计23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31%;年产能在20万—50万吨之间的企业有11家,产能合计318万吨,占比41.9%;年产能在10万—20万吨之间的企业有13家,产能合计174万吨,占比22.9%;10万吨以下的企业有7家,产能合计31.5万吨,占比4.2%。
从区域上看,短纤产能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浙江等东部沿海省份。江苏、福建、浙江三地产能占84%。三地产能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当地的原料PTA产能丰富,另一方面是这些区域具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便于出口、接近下游消费市场等优势。
需求方面,短纤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下游主要是服装和家纺行业。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装、家纺的需求也逐渐扩大,短纤消费量逐年上涨。
2015—2019年以来,国内短纤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其中,2016年国内原生短纤消费出现较快增长;2017年、2018年增速重回较低水平;2019年国内原生短纤消费量为545万吨,同比增长14.9%,消费量及增速均创近几年新高。其中纺纱消费占比75.2%,无纺布和填充领域的消费合计占比24.8%。
2015—2017年纺纱用短纤消费量从356万吨稳步增长至385万吨。2018年消费量下降至367万吨,主要是因为下半年聚酯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减少了短纤需求,另外短纤价格上涨慢于原料,因此短纤生产利润被压缩,企业主动降低开工率,影响了短纤产量。2019年纺纱用短纤消费量增长显著,同比增长11.72%,达到410万吨。
纺纱用短纤的消费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分布有关。我国纺织行业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山东、湖北、浙江、江西等地。福建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涤纱生产地,也是纺纱用短纤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消费量占全国的28.1%。江苏省作为纺织服装大省,消费量占比17%。
进出口方面,我国短纤国际贸易以出口为主,2019年原生和再生短纤合计出口97.8万吨,进口21.8万吨。进口短纤中以差异化、高端产品为主,主要进口来源地区为韩国和泰国。随着短纤产能逐年增加,国内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以消化自身产量。近几年,东南亚地区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正在积极发展纺织行业,对短纤等纺织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成为国内短纤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
短纤出口面临较大的反倾销压力,2015年短纤出口量达到94.3万吨之后,出口增速开始放缓,并在2017年首次出现0.4%的负增长。这是由于部分出口目的地如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对我国短纤采取反倾销政策,影响了短纤出口。2018年出口量回升至近几年新高,为102.7万吨,2019年再度降至97.8万吨。从近五年数据来看,短纤出口量基本维持在100万吨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