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东北发展为啥比不上广东?这位前官员说了实话

原标题:东北发展为啥比不上广东?这位前官员说了实话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谢良兵

近日,曾任辽宁省葫芦岛市委原书记、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等职,现任广东东软学院党委书记的前东北官员都本伟在“2020东北亚经济论坛”上的一番言论引发了热议,再次将东北的营商环境推上了热搜话题榜。

在该论坛上,都本伟以亲身经历解释了为何“投资不过山海关”。他认为东北发展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企业家精神匮乏。他在解释东北与广东的差距时则表示,地域文化差异大,广东“商官”多,而东北“政官”多。

这些年来,各种吐槽东北营商环境的并不少见,而都本伟的言论能走红并引起广泛关注,主要与他的身份和经历有关。都本伟曾在辽宁葫芦岛市主政多年,退休后还担任着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咨询委员,对东北经济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过长期研究。

如今,都本伟是广东东软学院的党委书记,这所民办院校的所在地是制造业强市佛山。佛山作为全国制造业和民营经济的发达地区,原本就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样本城市,都本伟在这里所经历和所思考的,恐怕比在东北主政一方时更多、更深刻。

东北与广东比到底差在哪里?

都本伟说,经济发展首先取决于经济环境的优劣,一个经济体的活跃与否,取决于人的观念保守或开放程度。东北和广东在地域文化上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地人的观念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广东生意气息浓厚,经商意识最强,“一切向钱看”。

但是,当广东人向钱看时,东北人习惯于把目光投向上级;当广东人靠商机致富时,东北人离开单位像被丢失的孩子一样,痛苦无助。都本伟认为,广东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意识、发财致富的勤劳等,都是东北人所缺少的。

在都本伟看来,广东是商业文化,东北是面子文化。东北人的观念里,还是更看重机关、国企、大城市、好行业,爱面子、讲虚荣、重人情。

两地企业家的差距同样如此,广东企业家精神头足,积极性、创造性高;而东北企业家习惯“挖门掏洞找关系”。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这一点在东北人的自嘲中也能看到。微信号公众号“微大庆”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在东北,4个字就能摆平一切!》的文章,当中列举了“快拉倒吧”“多大点儿事”“给个面子”“都不容易”等四字词汇,很能说明东北人性格中刚猛和爽直的一面。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政府的效率和服务意识。都本伟在演讲中表示,广东“商官”明显多于“政官”,对“商官”的考核要看经济指标,“商官”自然倾向于经济效率。

反观东北,“政官”懒政的不少,“宁愿错过也不犯错”。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虽大有改现,但门好进、脸好看、就是事不办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人“面上不办,底下瞎办(给好处就办)”。

在当天的演讲中,都本伟讲了一个具体案例:他到广东省里某厅局办事,找了厅里的厅长。厅长一听要求合情合理,立即指示分管副厅长和处长,明确要求给办,还表示下班后六点半还可以打电话或去办公室找他。厅长的这一席话让都本伟很是感动。

都本伟坦言,在论坛上讲这番话之前,他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他是东北黑土地培养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但他说,自己到广东后,每天所见所闻——这里的百姓新气象、政府新作为、企业家新精神,以及人才的新面貌,与家乡东北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同时,当下正值我国进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当口,这促使都本伟把内心的焦虑表达出来。

他认为,东北振兴必须来一场思想大解放,否则,将会进一步拉大差距。

东北或许没有想象中不堪?

这些年来,人们习惯“吐槽”东北。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北曾经辉煌过。

东北是中国最早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五计划”中,东北被优先发展。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57项分布在东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北的工业基础比较好。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前夕。1978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有4个是东北的。

此后,东北的经济虽然仍是正增长,但增速已明显不如南方地区。1980年到2004年,东北GDP年均增长8.9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74%。从总量上看,也已被南方的发达省份远远超过。改革开发之初,辽宁GDP是广东的两倍,20年后,基本是倒了过来。

但东北的衰落感是与国内其他地区做对比形成的——东北经济总量的全国占比从13.2%下降到了8.6%。但如果把东北放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它在过去35年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1980年到2015年,东北的GDP世界排名从第51位上升到第16位。

诚如都本伟所言,东北与广东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有些是深层次的。这种差距带来的影响清晰可见:从2013年开始,东北三省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人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人,相当于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

人口流失的背后是产业的不振。东北过去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包括装备制造,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很发达,基础也很好,但后来受到市场冲击,只剩下钢铁、化工这样的基础型产业。这些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有企业占比高。

民营经济不发达也是痛点。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东部地区有388家企业入围,占比高达77.6%;中部地区有58家企业入围,占比为11.6%;西部地区43家企业入围,占比8.6%;东北地区仅11家企业入围,占比2.2%。

产业不振的背后有营商环境欠佳的原因。有媒体在2019年初对东北三省九市30家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做过一次调查。“说起本地企业,广东的干部会说‘我服务的企业’,而在过去,东北的干部则会说‘我管的企业’。”调查中有企业这样“总结”。

在某机构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2020)中,广东共有11个城市入选营商环境排名百强,而东北仅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吉林、大庆等6市入围。

不过,东北正在向好。媒体调查发现,东北各地刀刃向内,推动简政放权,让企业经营越发便利:吉林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895项,削减近六成;大庆市推动审批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放管结合,让竞争更有序。

如今,正是东北振兴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都本伟认为,东北的困难是暂时的。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