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逻 李艾琦(实习生)
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因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8月30日,8家上市银行集中披露业绩,至此36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报全部发布。
数据显示,二季度上市银行业总体业绩回暖。其中18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为正,19家不良贷款率环比未增长,14家拨备覆盖率环比增加。整体来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4.9%,其中股份制银行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8.7%,平安、兴业银行表现超预期,拨备前利润第二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4%、21.4%。此外,股份制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不良指标得到改善,在上半年加大不良认定和不良暴露的情况下,股份银行的不良净生成率也环比下行1%。
但由于拨备计提力度加大,导致第二季度上市银行利润增速下滑明显。股份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5%,其中平安、兴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5.5%,28.5%。此外,净其他非息收入受累于投资收益减少在第二季度明显同比下滑3.9%。
受此影响,截至9月底,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银行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收益-12.52%,排名所有28个一级子行业的末名,与第一名休闲服务的收益差距更是超过了85%。
不过,据浙商证券预测,三季度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可能迎来拐点,到2021年有望翻多转为正增长,不良和处置也可能好于市场预期。
那么,现阶段银行股真跌出价值了吗?未来是否可以看多银行股呢?
浙商证券认为,在“否极”和“泰来”的双重推动下,银行股将逐步进入上升通道。“否极”表现为,目前国内银行的估值已经在历史的最低水平,存在较强补涨需求。从平安证券数据来看,2007年起银行股的PB估值持续下滑,最近5年内几乎低于1x估值,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6月估值水平更低至0.71x。与国际银行横向对比发现,在相同ROE下,国内银行的PB估值更低,可见国内银行的估值还有一定上升空间。
此外,持仓减少,基金银行股占比为多年低位。公募基金重仓占比仅2.4%,较2020Q1环比下降1.85%,为2015年来新低;主动型基金重仓银行股占比1.71%,低于历史最低1.98%,创新低。从跌幅来看,今年跌幅最深为-3.9%,大幅跑输其他板块,补涨需求较强。
相应的,“泰来”则表现为,疫情带来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宏观经济的修复将支撑银行股上行。银行股的本质是周期股,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从历史数据看,当经济景气度上行时,银行股将量价齐升,净利润率迅速提高。
现如今,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发展,从第二季度数据来看,工业盈利持续改善,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已连续4月正增长。同时,全球已有26种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疫苗落地的可能性增加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
此外,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今年央行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投放充裕流动性,采取稳健货币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经济复苏和充分货币政策因素叠加,对接下来金融市场的回暖带来催化剂。
从银行本身来看,部分银行基本面稳健,业绩成长性高,未来或将迎来估值溢价。从基本面来看,稳健强劲的财务报表可以证明银行具有长期盈利的能力。根据Wind数据,多家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超过40%:招行41%、光大42%、宁波42%,证明部分银行具有优秀的揽储能力。此外,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过去5年不良生成率低于同行,可见其资产质量良好,具有稳健经营能力。经过几年持续的不良从严认定和出清,上市银行存量不良显著减少,预计行业整体不良生成率都会得到显著降低。从业绩成长性来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计提力度已触顶,未来将不会再增加,净利润只是短期内承压,随着收入的增加,利润压力会得到逐步缓解。
但是,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长远来看新型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将造成持续的冲击。一方面,传统银行营业收入受到冲击。随着大量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企业获得牌照,商业银行对于线下支付的垄断被打破。
前IMF全球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介绍,目前移动支付的数额庞大,就交易笔数而言,非银行机构的交易数是970亿笔,而传统商业银行只有257亿笔。大量线下支付被分流,导致银行结算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减少。
此外,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便利、优质的服务,改变了传统银行以“物理网点”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对传统银行运营模式和招揽散户的能力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在对公业务上,蚂蚁金服等互联网公司已经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凭借更有优势的利率吸收大量存款,对传统银行对公贷款业务也造成冲击。
一位量化私募的投资总监认为,银行股从中短期看确实存在相对收益的可能。“银行股占指数比例重,贝塔属性强,从未来3-6个月的角度看,相对其他板块确实存在向上的可能。但是,我们的阿尔法库并不会将传统银行股纳入其中,或者说,银行股不符合我们对其兼具长期成长与价值的要求”,该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