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数据产业“退烧” 两大新目标能否顶上
作者: 李秀中
[ 周边省份在招商上的挑战并没有对贵阳产生真正的威胁。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大数据产业对贵阳的经济带动效应在下降。 ]
以大数据声名鹊起的贵阳,现在要更加强调实体经济,在“大数据之都”之外,将增加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这两张新的城市名片。
近日,中共贵阳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建设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以及打造新时代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的新目标。
大数据的AB面
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发轫于2013年,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为标志,贵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正式拉开了大幕。此后几年,阿里巴巴、华为、京东、英特尔、富士康等国内外巨头的大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阳。大数据成为贵阳的城市名片。
借助每年一度的国家级博览会“数博会”等的造势,贵阳因大数据风头无两,然而,细心的人会感觉到,2019年的“数博会”相比前些年稍显冷清了一些,如果进一步调研还会发现,贵阳的大数据产业风光过后在逐渐“退烧”。
贵阳大数据产业首先面临周边省份的挑战。2017年底,重庆提出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了大数据等12个智能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8年,四川省雅安市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定位服务四川及西南地区信息化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打造中国西部大数据中心。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骆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贵阳有的优势,雅安都有。”无论是对气温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还是最重要的电价水平,雅安都可以与贵阳相比拟。
2019年2月26日,雅安水电消纳示范区“川西大数据产业”购售电框架协议签约。根据协议,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五个自然年交易周期内,国网四川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将确保雅安大数据企业享受电价优惠,全年平均按0.34元/千瓦时结算。
但因为贵阳多年来发展大数据的基础比较好,影响力也更大,周边省份在招商上的挑战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威胁。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大数据产业对贵阳的经济带动效应在下降。
大数据链条分为数据获取、预处理、存储、挖掘或分析、可视化等五个关键环节。贵阳的大数据产业主要在于存储,扎堆的大数据投资项目主要是数据中心,也就说是“机房经济”,这些项目难以产生后续价值,也难以对GDP产生更大的贡献。
究其原因,还在于贵阳的基础产业薄弱,在这一点上贵阳与具有雄厚工业基础的重庆是不能比的。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大数据产业必须与实体经济结合,服务于实体经济。但是贵阳多年大数据发展到一定程度,实体经济在哪里呢?
上述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提升贵阳贵安创新驱动能力。坚持“四个强化”、“四个融合”,全力推进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加快建设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阳欠发达、欠开发,经济活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平台不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实体经济不强已成为贵阳发展的最大短板,特别是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体量较小、缺乏支柱产业,总体处于价值链层级中低端,核心竞争力较弱。
“可以看到会议更加突出实体经济。”黄勇表示,贵阳的制造业基础还比较差,主要是磷及磷加工、铝及铝加工以及航空航天等产业,但还是在产业中低端。因此,必须把产业基础做起来,中高端代表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也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
2019年,贵阳GDP为4039.6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96.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81.59亿元。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贵阳仅能排第56位。
新的城市名片
实际上,2018年,贵阳对市情进行重新摸底后,提出要形成以中高端消费为主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和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在上述全会上,贵阳再次强调,必须大力发展以中高端消费和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提升贵阳贵安产业基础能力。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贵阳贵安“守底线、走新路”的战略基石和支撑力量。
不仅如此,《意见》提出,加快把贵阳贵安建设成为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用10到15年的战略跨度,打造新时代消费中心和制造中心,形成大西南区域性经济内循环和扩大对欧洲、中亚、非洲等外向型经济规模的新格局。
黄勇表示,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一是必须有区域影响力,在省会城市中的位置和梯队有所提升;二是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带动力有所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更有竞争力。
《意见》以2022年、2025年、2035年为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了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到2035年贵阳贵安经济体量大能级城市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贵阳的路径就是“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贵阳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通过吸引集聚消费品牌,培育消费商圈,把贵阳打造成消费中心城市,这必然促进消费贸易和生产加工共同发展,推动贵阳制造向中高端升级,形成中高端商贸业与中高端制造业协同联动发展的新动能。
实际上,虽然贵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省会城市的中下水平,但人均消费支出处于中上水平。从近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贵阳人均消费支出贡献高达80%,远高于各级城市平均水平的67%,消费欲望极强。
贵阳的消费能力在多个方面表现明显,在多个电商平台上,贵阳的奢侈品销售额增速排名全国第二;贵阳出境旅游人次持续攀升,2016~2018年复合增长率排名第一,且出境消费力强,人均年消费全国排名前十,高于成都、重庆等新一线城市。
但是,由于贵阳市制造业不发达,大部分消费品均需省外供应,流通成本较高、市场规模偏小,因此贵阳的消费品物价水平总体偏高,一定程度也造成部分消费的外流。因此,贵阳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发力中高端消费,通过留住消费,催生制造业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0年,贵阳将新引进培育30家中高端制造和商贸服务领军企业,以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00亿美元左右,工业总产值达3万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