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金融》|金融激励与金融安全协调的有效性
作者|危慧惠朱新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7期
目前,我国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的双重考验。下文以电力大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与财务信息和加工数据相比,现有电力大数据平台具有开放合作和精准有效等特征,可用来筛选和跟踪金融机构优质客户目标群体、健全企业融资增信体系、辅助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电力大数据是以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节点为链接,集成结构化、非结构化、准实时和电网空间等数据而形成的海量电力信息平台。其内部数据来源为关键应用系统如客户服务、营销应用、数据采集与监控、协同办公、配电管理、干部管理等;外部数据来自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气象信息系统等。电力大数据广泛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和发配电效率的提高,除了在电力系统内部实施电网规划外,近年来也逐步拓展和渗透至其他领域,尤其在推动金融激励和金融安全的协调机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电力大数据既能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强弱,也能勾勒企业生存的实时状态。电力数据资源与金融行业数据的有机融合与互补,有利于构建金融激励与金融安全协调的健康产业生态链。
随着我国电力大数据链接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演进,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政策导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现有电力数据与金融信息模块的割裂;二是配电网建设智能化程度不高;三是执行标准缺失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虽然我国已经分别在电力交易数据建设和金融机构贷款评价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尚缺乏将电力大数据有机整合到宏观调控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实践与操作,后续应加快建设企业电力信用指数、企业电力金融信用报告、电力金融数据管理体系等梯队研究平台,迅速提高金融激励效率,稳定金融安全水平。
拓展电力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应用的路径
以电力大数据为驱动力。电力大数据全面、准确、高效、直观,能多维度覆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终端信息。用电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具有不可侵入性,且权威、准确、实时、连续,所以不仅数据精确无误,还可精准分析到每个客户。通过企业用电量与上年同期的比值,比较绝对和相对两个评价维度,既综合又客观。电力大数据高效性体现在,从系统实时提取的采集终端的个数和数据的条数,不用层层填报人工审批,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此外,电力大数据简洁干净,有图有真相,可以直观反映每户企业的产能与进度。
按企业规模、行业、地区实施数据挖掘和编类。要实现分地区、分行业的电力大数据分析,需要纵向涵盖各省各地市及县级层面,横向则需要覆盖信息传输软件业、公共服务业、工业等国家规定的十大行业。一旦监测到指数的异动,能迅速溯源发现短板,有助于精准推动生产经营和金融风险安全控制。具体操作过程中,可综合监控各省市大工业、一般工业用户、商业用户、中小微企业、高新科技类等多行业的用电量情况,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比对,定期撰写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报告。在营销系统数据报告基础上,为重点关注的企业建立转产用电数据模型。对拟转产转型的企业,每个营销网点可以单个生产线的用电负荷为基础,结合用采系统、营销系统算出用电负荷总量的初略值,再依据采集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参照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用电负荷、专变容量等参数进行精确修正,进而获得企业转产所需的准确负荷量和专变承载指数。此外,数据采集对象可酌情剔除国家行政机构和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保证企业电力大数据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精准服务金融激励和金融安全协调机制。在电力大数据的驱动及其完善的分类信息框架下,金融机构能够敏锐而有针对性地研判企业贷款及风险评控的重点,直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监测到企业个体或行业的实时和历史用电量,并通过后台数据甄别,预判潜力企业,及时提供贷款服务,指导客户合理贷款、科学用款。实施中有以下方法可供参考:第一,设计普惠金融创新产品,基于企业工业用电信息判断贷款额度,用电越多说明企业经营越正常,生产越积极,可获得银行更高授信;第二,供电公司和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可联合推出网贷产品,企业可凭电量使用和电费缴纳记录等获得银行贷款;第三,企业主直接下载各地电力金融APP,进入贷款申请栏提交申请,金融机构后台根据企业所在地区、行业和趋势,通过其申请信息、用电数据及其他有效信息快速预判,迅速向企业投放流动资金贷款,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可实现秒速到账,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第四,针对非高耗能的大工业和一般工商用户,可通过后台调取用户用电量来决定纯信用贷款数额。值得一提的是,电力大数据有助于通过无抵押信用融资电力政策,精准定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可实时获取企业用电量变化、电费缴纳等信息,动态获取企业信用资质变化曲线。对于资质良好且经营状况稳定的企业及时给予信贷注入,保证金融安全前提下协助困难企业尽早摆脱经营困境。一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合理异常波动,针对由于转型转产原因的暂时资金困难企业,金融机构和供电公司应合作推出电力数据支撑金融信贷服务,通过企业电力动态数据、电费缴纳诚信及其生产运营状态数据,补充完善金融机构的授信依据,为中小微企业、科技企业提升信用资质,力争获得无抵押和低息贷款等信贷支持。
有效应用电力大数据协调金融激励和金融安全的对策
持续推进现有电力大数据链接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仅仅依赖上述路径还远远不够。从技术层面上看,电力大数据的完善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研究配网业务现状,提出配网运营能力的业务架构,设计配网运营服务和运营效能分析两大业务,完成终端运行情况、配变负载情况、业扩报装流程、配网投入产出等关键主题的研发,实现基于电力大数据的配网运行服务情况、客户服务情况、配网项目全过程执行效率、配网故障抢修效率、配网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挖掘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公司数据的潜在价值。在配网运营服务大数据分析方面,提供终端运行、配变负载、配网电压、业扩报装流程、故障抢修流程、投诉举报流程、用户停电情况等原始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在电力大数据技术保障下,金融机构可以更科学系统地识别电力成本和风险,将其有效纳入贷款审批流程,通过电量使用和用电成本,实施贷款审计、风险基准测试、公用事业账单分析等技术手段,评估电力绩效,制定符合标准、可行性强的审计细则。从电力大数据的可持续发展方案设计、政策扶持、技术导向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建构企业电力信用指数,打造电力金融数据云平台,准确实施金融激励。
前提是要完成企业电力基础数据录入,协助企业提供生产经营电力指数,筛选高复产率企业清单,精准测算贷款和补贴金额,对于符合贷款和补贴条件的企业,将其录入名称、税号和基本电费等基本数据,上传至电力金融云平台。实时查看和调用数据,可缩短申报、审核、兑付周期,为银行精准放贷、政府定向补贴提供强有力依据。
金融激励的核心是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状态客观评价,将客户用电档案、用电量趋势、电费缴纳等数据量化,还需要向金融机构提供潜在贷款客户资质的筛查和推广服务。金融机构可要求企业估算电力成本的变化,作为贷款申请的必要条件。督促企业实施历史公用事业账单数据或预测资料的建档,对于拟转型或升级等新兴企业尤为关键,是金融机构向企业释放“电力成本数据对银行放款”的重要信号。政府层面可实时摸排产业链的堵点和断点,动态监督国家优惠补贴激励中小微企业现状,协同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和产业要素跨区域跨行业流动。
二是完善并健全各省市电力金融信用评价报告,按信用等级动态评估企业金融安全状态。
在电力信用指数凭据基础上,编制企业完整的电力金融征信报告有助于金融机构提供存量贷款客户监控和风险预警服务,也有助于金融机构聚焦金融服务热点行业和区域。通过电力交易中心与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合作,建立电力企业“白名单”,为诚信用电企业融资专项对接服务。贷款审批流程可分阶段纳入对电力金融信用报告进行额外评估,以评估电力金融风险与运营因素、资产特征或电力价格等要素的关系。电力金融信用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记录作为评估或财产状况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企业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选择最优压力值下的抵押贷款审批。
电力金融安全信用评价的精髓在于通过企业用电情况透视企业经营状态,实施有效评级。以企业信用百分制平均值和中位数为基础分级,根据每家申贷企业的用电情况出具电力金融信用评价报告,对电力金融信用综合评级达标的企业,实施银行“贷给谁、贷多少”精准服务。具体可参照企业用电增长和稳定程度、行业景气指标、缴费信用记录等数据变量。用电增长和稳定程度衡量企业长期产能增减与波动,行业景气指标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景气程度,缴费信用记录可排查企业个体资金链现状,通过多维度监测来完成电力金融信用的总体评价。
三是打造全国电力金融数据咨询管理平台,协同有序地推进金融激励和金融安全机制。
在企业用电指数、省市电力金融信用报告等基础研究和数据支撑下,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电力金融咨询管理平台,着眼于打造电力金融大数据生态圈,向贷款客户、银行、政府提供用电服务及数据定制服务,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电力金融数据咨询管理平台需要整合全国金融数据服务业务、地市供电公司数据中心等部门力量,多维度高效率实施数据管理与价值创造。通过电力金融数据产品的有偿使用,逐步提升服务产品的优化更新,瞄准数据新增服务业务需求,实现电力及金融产品的淘汰与升级良性迭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