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小银行存款成本逆市上涨的秘密
冉学东
尽管央行的政策还是相对宽松,但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现在是量价齐升,说明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过高仍然是一个待解的难题。
8月底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快速上行,9月15日,1年期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当日收盘3.0587%,连续多日超过同期限的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2.95%,超出1年期MLF政策利率10bp,而城商行同期限存单发行利率则在3.4%的高位。
利率为什么会上涨,主要是发行同业存单太多,8月,同业存单发行量达到1.96万亿,这是年内最高。
商业银行大量发行同业存单,会产生资金市场的稀缺性,利率就会自然攀升。在利率攀升的情况下,中小银行依然大肆发行存单,说明中小银行的缺乏资金。
不过从央行披露的数据来看,最近几个月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速的确疲弱。
今年7月份,存款增速突然下降,7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7.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
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803亿元,同比少增56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195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5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8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
这个数据完全可以由股市大幅飙升来说明,很多居民把储蓄存款拿来炒股,或者去购买公募基金,就变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这种情况到了8月份,由于股市回落,又进入正常的增加轨道,但是增幅疲弱。
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9.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3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73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749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2612亿元。
有趣的是,我们看7月份,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大幅减少的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却大幅增加;而8月份却倒了过来。当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减少的不多,这是因为毕竟,许多股民的储蓄资金从银行存款变为证券公司保证金后,大多都被套住了,没有及时变成银行存款。
七八两个月存款结构的变化,典型地反映了银行负债的脆弱性:尽管资本市场出现了牛市,资金流入股市,但是银行这边又“旱”了。
本世纪初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制造业加入全球的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大量外汇流入国内,央行通过购买外汇,投放外汇占款,从而向银行系统发放基础货币,这就是商业银行存款的来源。
2014年开始,中国双顺差不再,外汇开始流出,外汇占款大幅减少。最近几年外汇流出有所收敛,但是外汇占款仍然在减少,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缺口,只能由央行频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弥补,同时大多数还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担当,目前最主要的是MLF。
MLF是央行向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发放方式为质押方式,并需要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优质债券作为合格质押品。
MLF这个工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能够提供优质债券的银行机构不多,因此最近几年,可以明显看出大型商业银行很难出现负债成本高升的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由于缺少优质债券,他们很难从央行手里拿到低成本流动性,只能通过发行高成本同业存单的方式,从大型银行手里购买资金。
这就让大型银行从中稳稳的赚去了利差,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进一步抬升,这事实上让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抬高,让大型银行大赚同业利润的时候,加剧了中小银行的经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