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智”汇上海 徐州加快融入长三角
作者: 一知
[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正从制造业大市转向制造业强市。去年,徐州市出台《关于印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加强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 ]
“新材料研发经理月薪六万以上,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研发副总经理年薪62万……”在近日举行的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上,一份6页纸的2020年徐州高层次人才需求手册,共列出了221个岗位需求,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领域人才开出平均月薪2万~5万元的薪资待遇条件。
不只是高薪引才,为了聚集更多高端人才和新兴产业项目,徐州已经连续三年在上海举办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作为一个地级市,徐州正在利用自身优势,建设一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我们期待有高端的‘智囊团’、广泛的‘朋友圈’、得力的‘同盟军’,共谱徐州发展的新篇章,共享徐州发展的新荣光”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徐州市人才总量突破16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13万,来徐创新创业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33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领军人才181人。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的阶段,作为江苏北部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这座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和招才引智方面有什么布局?
聚焦四大新兴产业
9月18日下午,来参加今年洽谈会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导苏远海,在会场偶然碰到了在中科院工作的老同学,“我们俩此前并不知道对方会来这个会议,虽说这是徐州-上海的恳谈会,但是这个辐射作用已经明显扩散开来。”他对记者表示。
在苏远海看来,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城市,徐州在精细化工、高端材料有明显实力,尤其是当前在企业面临升级、校企合作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这种对接能够让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成果得到进一步转化。
“江苏省产业升级面临进一步的发展,发展中企业有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进一步深挖科技原动力,跟高校院所合作推进企业升级解决发展过程的污染、环境等问题。徐州本身具有很强的工业基础,基于这种基础上,延伸到更高端的一些新领域,比如生物医药等。”
当天恳谈会上,上海交大与诺特化工合作的微反应器技术产业化项目签约。苏远海表示,希望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将研究成果在徐州这个国产装备基地得到运用。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正从制造业大市转向制造业强市。去年,徐州市出台《关于印发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加强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到2021年,徐州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以上。其中,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350亿元左右,具体来看,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产值15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450亿元、集成电路与ICT产业产值200亿元、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至5个百分点。
2019年,徐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151.3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8%和8.7%,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0.6%和40.1%;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6.1%,其中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集成电路与ICT、装备与智能制造分别增长19.0%、19.8%和20.8%。
产业的集聚需要人才引领。可以发现,加快产业转型的徐州也将引进人才和产业转型紧密结合。不管是市、县的产业项目扶持资金,还是持续出台的落户礼包,都在向徐州目前主攻的新兴产业倾斜。徐州已有的产业禀赋也成为多个创业者眼里的首要因素。
上海交大毕业的王世伟在徐州丰县的公司已经运营了2年多,从最初的一人团队已经变为有着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公司。去年,公司还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兆林在今年的恳谈会上介绍,徐州对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一亿元项目资助,给予顶尖人才个人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对领军人才重点支持,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等领军人才和团队,最高给予3000万元项目资助,给予领军人才个人最高300万元的奖励。对杰出人才重点支持,对带配套支持,带核心技术、带研发项目、带社会资金来我市创业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项目资助。“目前累计资助1100余人,金额超过3.5亿元。”
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双红利
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长三角,聚集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格局之下,长三角地区也有了新的定位和使命。如何承接长三角区域丰富的科教资源,也成为徐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和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命题。
庄兆林在恳谈会上表示,国家重大战略和省级重大规划在徐州叠加放大,使徐州在全国、全省的格局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和首位度集聚了更多要素、注入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徐州通过搭建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等平台和载体,有效拉长了高层次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可转化科技成果较少等短板,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通过这一平台,徐州构筑了同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交流合作的桥梁。”庄兆林说。
近两年的签约项目也逐渐看到了实际成果。去年签约项目之一——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如今已经揭牌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机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范滇元在今年的恳谈会上表示,近年来,他们一直有愿望要推进中部红外(波段)激光技术的研发和智能制造产业化的应用的意愿。鉴于徐州高新区在产业基础、人才基础、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越调整,最终选择落地徐州。“这个研究院平台主要有四个方面功能机制,包括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人才聚集和培育。目前场地达3500平方米,已经孵化了两个公司,并吸引了国内数十家激光产业相关企业加盟。”
像江苏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这样的案例还有数十例。前两届活动签约的74个重点项目,目前已落地实施项目54项,达到73%。
比如,江苏云仟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上海交大戴克戎院士,“3D打印关键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及其产业化”项目入选徐州市“双创团队”,获得500万元资助;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复旦大学徐敏教授,“激光直接成像曝光设备(LDI)”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获得省市财政资助600万元,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等。
统计数据显示,两年来,共有98位高层次领军人才、39个创新创业团队投身徐州发展。今年洽谈会上,共143个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7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