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央行调查线上联合贷款 意在支持真实消费

原标题:央行调查线上联合贷款 意在支持真实消费

每经评论员 凌建平

据多家媒体报道,央行近日下发《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金融机构上报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等数据。

笔者认为,央行这个调查应该是一个常态化动作,在“房住不炒”以及鼓励消费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是控制贷款进入楼市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要支持真实的消费。

远的不说,今年4月2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召开了上海房地产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严禁以房产作为风险抵押,通过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等形式变相突破信贷政策要求,违规向购房者提供资金,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但是,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和股市的路径很难堵死。穆迪最新一期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中国银行(维权)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12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上升趋势。说白了,就是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各种套利资金增多了。因此,有必要对这类违规行为进行常态化、不定时监管。

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大银行的财务数据已经揭示出了消费贷款的风险。根据上市银行已经披露的年报和一季报,以信用卡为代表的零售类贷款不良率环比走高,2019年Q4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同比走高33bps。而2020年Q1受境内外疫情影响,上市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加速攀升,笔者看了几家银行的数据,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普遍有所增加,部分银行虽然不良率未增加,但也在报告中明确是因为对很多个人贷款进行了延期。

如果说银行体系的贷款数据监控在央行的视野之中,所以风险相对可控,但一些科技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机构就未必了。银行有资金成本优势,但缺少场景和流量优势。因此,互联网企业通过流量合作与银行进行联合贷款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和过去几年相比,一些从事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公司,其资金来源已经从P2P转变为银行,有些互联网贷款公司甚至自称只是为正规的银行导流,自身不做贷款。

这些互联网贷款企业为社会消费的增加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但因为大部分没有正规的金融牌照,很多贷款没有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央行并不清楚其风险。比如虽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为没有真实消费场景的个人提供贷款,但事实上不少贷款的去向无处可查。笔者试过多家著名互联网贷款企业的网络贷款,最多就是让你自己选择消费类别。对比之下,笔者在一家监管比较好的银行进行个人贷款的时候,银行表示需要提供真实的消费发票。

笔者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鼓励消费,让消费拉动经济是一个必然选择,因此继续大力发展消费贷款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消费必须有真实的场景,消费贷款不能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等不适当的领域。解决这个多年来的问题,央行应该出台更严格、更有力的措施:第一,将所有消费贷款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这是央行已经在做的事情;第二,所有互联网贷款企业的利率不能依照民间贷款利率计算,必须下降到和银行系统可类比的水平。

现在,央行通过各种调查摸清真实的贷款流向数据是一个好事,最终目的是为了支持真实的消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