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富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在8月22日于青岛举办的2020中国财富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演讲中借由这句古语,强调了“有效提升财富管理效能,既是广大人民群众拓宽财富增值渠道的切身需求,也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集中社会资本更好支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的观点。
当前我国社会财富正在快速增长和积累,根据瑞信全球财富报告,2019年我国金融财富总量达到36.2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财富比重从2002年的2.4%提升至16.2%。
在演讲中,方星海就大宗商品这一重要资产类别发表了重要看法,主要涉及大宗商品投资在财富管理中作用、我国大宗商品投资的发展现状,以及积极发挥大宗商品投资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三方面内容。
方星海表示,大宗商品在财富管理中作用有三:一是大宗商品投资可交易品种多,交易方式和策略灵活丰富。商品门类谱系多样,涵盖能源、有色、黑色、农产品、贵金属等,不同类别的商品特点差异明显。商品期货交易可以双向操作,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投资策略丰富。
二是大宗商品具有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相关研究表明,相较于经典的“60%股票+40%债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呈现出肥尾、左偏的特征,商品指数收益率则有更高的右偏概率。2008年四季度全球爆发金融危机,美国银行业在利率、权益和信用衍生品交易中全部亏损,但在商品衍生品交易中实现盈利,凸显了商品资产在系统性风险冲击下更好的抗风险特性。
三是大宗商品与股票、债券等资产相关性低,对于投资组合的优化效果明显。在组合中加入商品配置,可以增加分散化,获得给定风险水平下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在方星海看来,相比于国际市场,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及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在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领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商品期货市场产品体系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容,为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夯实了投资基础。目前,我国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及期权品种合计达78个,基本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投资者参与度和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升。按成交手数计,自2009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场内商品衍生品市场。
二是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持续发挥。国内企业参与商品期货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风险对冲投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今年一季度末,A股除金融业外的上市公司衍生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24.43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了1.6倍,是5年前的近十倍。截至7月底,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商品类未了结名义金额805.94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14.24%。
三是各类投资者参与大宗商品投资的相关渠道不断拓宽。去年,挂钩豆粕期货、有色金属期货、能源化工期货的3只商品期货ETF产品成功发行上市,公募基金布局大宗商品期货投资领域有了新的突破。目前,我国投资商品类的公募基金已达57只,规模480亿元。私募基金领域,投向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的交易保证金规模达777.63亿元,较去年底增长56.32%。
四是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开放取得新突破。2018年以来,我国先后有原油、铁矿石、PTA、20号胶、低硫燃料油等5个期货特定品种实现对外开放。总体看,境外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有序运行。期货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明显提升,实现了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良好开端。
方星海还指出,与此同时,当前大宗商品投资在居民财富管理中还存在不足。比如,我国还没有上市商品指数期货产品,商品期权数量较少,功能发挥有待提升。商品指数基金和商品指数ETF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在资管产品中占比仍然处于低位。金融机构商品类资产投资和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于推动大宗商品领域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方星海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丰富产品,为财富管理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供给。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期货品种体系建设,加快商品指数和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研发和上市。支持相关机构开发更多商品指数基金、商品指数ETF等投资产品。
二是进一步畅通大宗商品市场投资者管理财富的渠道。进一步推动国内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规范利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三是推动期货市场加大对外开放,构建全球财富管理新格局。逐步将具备条件的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国际化,对接国际通行实践,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进行交易,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提高我国商品期货全球定价影响力,完善财富管理全球化布局的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体系。
四是加强监督,提高财富管理机构治理能力。
五是持续做好投资者宣传教育工作。
方星海在演讲最后还透露,近期证监会依法接受青岛港集团等主体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示范区新设期货公司的申请,这也是期货公司行业发展20多年来第一次接受新设立公司的申请。证监会将通过稳妥有序引入新的内外资期货公司,推动期货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