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给“失血”药厂送上“良药”“药都”金融模式彼此成就

原标题:给“失血”药厂送上“良药”“药都”金融模式彼此成就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药有五味,辛甘酸苦咸。“中华药都”安徽亳州今年也深刻体会到别样“五味”。如今,苦尽甘来,一切都有了最好的结果。

亳州,古代名医华佗故里,如今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沿着魏武大道绵延几公里,道路两侧鳞次栉比的商贸大厦几乎都是中药材交易市场,每天迎来送往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药材商人,渐次形成了“百万药农,十万药商,千家药企”的独特产业结构。

然而往年的繁盛场景,被今年的疫情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年初,亳州的中药材市场受到冲击,当地大大小小的药厂都面临资金难题、产销困境。

梁万伟是华润亳州中药公司的财务总监,他所在的药厂是当地具有典型产业特色的中药材加工和销售企业。梁万伟回忆年初困境,感慨万千:“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不少药材品种一时稀缺。平常一公斤才几块钱的药材,涨到了七八十元,个别品种甚至要一百块钱。”

“那段时间,买方、卖方市场完全颠倒了,以前是我们挑着买,那时变成人家挑着卖,而且现金结账、概不赊账。”梁万伟苦笑道。

当时,公司面临上下游两头的煎熬:上游中药市场存量货源有限、价格飞涨,给下游制药厂和医院的紧急供货难以为继。

“我们很不希望在关键时刻跟下游客户说‘没货’了,但年前预备的200万元流动资金,这个时候又远远不能满足采购需求。”梁万伟说,年后复工复产一时难以启动,算下来当时急需800万元的资金。

面对棘手问题,亳州药都农商行伸出了援助之手,该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第一时间“雪中送炭”。在该公司线上申请贷款短短两天后,这笔几百万的贷款资金就发放到公司的账上,及时满足了华润亳州中药公司采购足额药材的资金需求。

尽管历经疫情波折,但梁万伟如今已经尝到甜头:“随着经济恢复,总体算下来,今年上半年中药材业务量同比上升了20%。”

与华润亳州中药公司一样,当时亳州众多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资金流困境——上游原材料价格翻倍,下游销售端回款账期拉长。

亳州药都农商行的“中医药供应链金融”系统在这个紧急关头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对融资的需求,该行于近年陆续创新推出了“金农信e链”“信贷工厂”“金农企e贷”等产品及平台,借助科技手段,“瘦身”企业信贷申请资料,高效完成企业信贷需求。

据该行介绍,“金农信e链”的客户群体以药农、药商、药企为主,该平台综合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通过系统的评级模型等100多个指标,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线上贸易融资。

而独特的经济结构造就了“中医药供应链金融”融资平台的发展。亳州药都农商行董事长许绍普表示,该行九成的客户都与“药”相关。

“农商行的市场定位和社会责任,决定了其核心企业不像传统供应链金融那样,以大企业为供应链核心。我们的核心企业主要集中在中药材饮片和医贸行业中的亳州本地中小企业,并以点带面向外辐射。”许绍普说,供应链金融平台能够实现与地方经济“彼此成就”,背后还需要强大的政务数据作支撑。

据了解,亳州市从2015年开始打造“智慧城市”建设,统一管理工商、司法、税务等78个部门的数据接口,并在全市范围内细化梳理社会数据和经济数据,完成了中药材价格指数等社会数据220类和经济数据212类,共汇集社会和经济数据1.04亿条。这套数据整合体系在全国都较为罕见。

“独一无二且完整规范的政务数据,是亳州药都农商行能够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基础,是我们的数据资产。”许绍普充满自豪地介绍,目前“药都”金融模式已惠及当地200多家核心企业,以及上游1000多家小微企业,满足了小微企业“短、频、快、急”的融资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