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评论:将骑手从冰冷算法里解放出来

原标题:北京日报评论:将骑手从冰冷算法里解放出来

连日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刷屏。面对“外卖算法逼着小哥舍命狂奔”的争议,某外卖平台随即宣布将尽快发布新功能,即在结算付款时增加“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的按钮,结果招致如潮批评,认为此举是在甩锅卸责。

时效一直被视为外卖服务的核心指标,也是平台角力的最大卖点。数据显示,2019年外卖行业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而这背后,是一项被业内“推崇”的技术进步——基于AI智能算法的外卖配送系统。简言之,就是从顾客下单那一秒起,系统便会自动计算出骑手送餐的最优路线、配送时间,并以此为据考核“准点率”。一旦超时,骑手轻则“单费减半”,重则“淘汰出局”。而为了讨好粘住用户,系统还悄悄地将用户端的“期望送达时间”设定短于骑手端,无形中抬高了用户期待,增加了“差评”风险。双重挤压之下,嘀嗒作响的倒计时,逼迫小哥狂奔,无异于“催命符”。

对时效的追求愈发极端,安全隐患也如影随形。“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一位骑手的自嘲让人心中酸涩。速度与安全何以成为无解悖论?就这套算法机制来看,所谓的最优方案,其实都是在完美假设下模拟出的“理想值”,配送路线垂直起降,送餐路上从无意外,但现实场景要复杂得多。本来在“多送多得”逻辑下,外卖小哥就有快跑多送的冲动,而极致苛刻的算法又将不确定性全部转嫁给配送端,被卡在系统齿轮上的骑手,只能超速、逆行、闯红灯以抢回系统“吞噬”的时间,“快”也就成了这个群体“不能承受之重”。

平台要求用户释放善意,声称“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但问题在于,系统是平台开发,相关规则也是平台制定。逼骑手冒险与时间赛跑,频频违反交通规则增加社会风险的,不是用户是否愿意多等的那5分钟、10分钟,而是“不违章就无法准时”的考核机制和算法规则。这套苛刻的“尺子”不变,这种鼓励“更快”的迭代规则不改,卡在小哥脖子上的“速度枷锁”就难以破除。而且从法律视角看,用户下单是与平台建立合同关系,而骑手只与平台有契约关系。明明是规则制定者不愿放弃“以速引流”的挣钱路数,却还想转移矛盾让消费者埋单,道德绑架的逻辑相当刺眼。在这个问题上,平台方与其打煽情牌,不如合理制定规则,留足弹性时间,切实保障员工权益。

社会学家西弗曾提出过“算法文化”的概念,大意是算法不仅由理性的程序形成,还应由人们在普通文化生活中获得的粗糙理解形成。这意味着,技术不能只在效率一条道上狂奔,还应兼顾伦理,融入人文关怀。通过优化系统补上起码的安全漏洞,在配送效率、消费者感受、外卖小哥安全之中求得一个平衡点,这才是负责任企业应有的姿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