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央行外汇局联合发文:外资这一资金汇出限制被取消

再迎重磅利好!央行、外汇局联合发文,外资这一资金汇出限制被取消,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再获提升

时隔仅20天,两项便利外资投资中国债市的重要规章出台,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再提速。

9月21日,央行、国家外汇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统一债券市场资金管理和外汇风险管理,取消单币种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风险管理政策扩展至涵盖交易所债券市场,以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

实际上,9月2日,央行、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下称“《公告》”),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告》明确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性制度安排,通过统一市场准入管理和资金管理,简化现行结算代理模式入市流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操作安排等,进一步加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步推进相关市场规则逐步统一。

《规定》是《公告》的配套细则,央行表示,《规定》旨在统筹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投资交易管理,统一规范直接入市/在岸托管模式下的资金账户、汇兑及外汇风险管理(不包含“债券通”),并进一步优化资金汇出入管理。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制度性对外开放的深化,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的便利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得以进一步凸显,使得外资持续加码投资人民币债券。8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210亿美元,规模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根据中债登的数据则显示,8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4619.55亿元,同比上涨42.82%,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21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外资“买买买”人民币债券的趋势还将持续,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但凡事都有两面,关于要警惕热钱流入的声音也四起。有业内人士提醒,国内利率比国外高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人民币汇率又在升值的过程中,所以要高度关注短期资金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不能一放了之。很可能大量进入的资金恰恰是短期资金,甚至是投机的资金,而不是直接投资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当中。如果直接投资到我们的实体经济当中,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但是如果是短期资金的流动,就容易造成金融市场波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升。

两大资金管理变化惹关注

《规定》是中国债券市场整体开放的配套政策。央行表示,《规定》统一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所涉及的账户、资金收付、汇兑、外汇风险对冲、统计监测等管理,整合目前多个分散规范性文件,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操作。

例如,在便利资金管理方面,《规定》明确资金境内划转便利,允许同一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项下与直接入市项下的资金可以相互划转。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风险管理政策扩展至涵盖交易所债券市场,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

与以往的相关政策相比,《规定》显著的变化包括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等方面。具体来说:

1、优化汇出入币种匹配管理

在本外币基本匹配的原则下,取消单币种(人民币或外币)投资的汇出比例限制;仅保留“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汇出与汇入资金币种原则上应保持一致,不得进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跨币种套利“的要求。

对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外币”投资的,仅对外币汇出施以一定匹配要求,并将汇出比例由110%放宽至120%,有效满足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汇出需求。

2、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

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人办理即期结售汇的限制,允许境内具有结售汇业务资格的其他金融机构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即期结售汇。

外资连续21个月净增持中国债券

《规定》是继9月2日三部委发布《公告》后的另一项重要规章,两项规章都旨在统一市场准入管理和资金管理,简化现行结算代理模式入市流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操作安排。例如,为统一准入管理,《公告》按照“同一套标准、同一套规则的一个中国债券市场”的原则,优化入市流程,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无需重复申请。

在托管结算安排方面,为完善与国际规则接轨,《公告》简化现行结算代理模式入市流程,上海总部不再要求提交结算代理协议。同时,允许境外机构按照“全球托管行+本地托管行”的模式入市投资,境外机构可自行选择到境内金融基础设施或通过托管银行开立债券账户,推动债券名义持有和多级托管制度落地实施。

今年以来,外资持续加大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力度。中债登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量达2.46万亿元,环比上升5%左右,同比增长42.8%。外资已经连续21个月净增持中国债券,显示出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越来越足。《公告》和《规定》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在规则统一、制度性对外开放方面再下一城,将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

据媒体报道,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国纯国债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工银南方东英富时中国国债指数ETF于9月21日在该所上市交易。作为首只直接投资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的新交所上市ETF,该ETF一经推出即吸引了众多机构投资者追捧,初始规模达6.76亿美元(约46亿人民币),成为新交所规模最大的ETF之一。

警惕短期热钱流入,专家建言深化双向资本流动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番起伏,截至9月初,过去三个月时间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4%。汇率升值叠加国内外保持较大利差,将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投资人民币资产。

不过,跨境资金流入与汇率升值之间的相互强化,也再次引发了关于警惕热钱流入的观点。央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近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行的研讨会上表示,未来资本流入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现在应该警惕短期资金的大量流入,因为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可能提高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压力、推高国内资产价格。

“国内利率比国外高2个百分点以上。同时,人民币汇率又在升值的过程中,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短期资金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不能一放了之。很可能大量进入的资金恰恰是短期资金,甚至是投机的资金,而不是直接投资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当中。如果直接投资到我们的实体经济当中,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但是如果是短期资金的流动,就容易造成金融市场波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升。”盛松成称。

盛松成建议,资本账户双向开放不仅是指让外资进来,同时我国资金也可以出去,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收购、并购高新技术企业,购买能源资源。“当然这些方面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因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我们的限制很厉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自己更不应该给自己设限,而应鼓励企业去投资国外的实体经济。相反,我们如果限制住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而让大量资金流进来,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几个月后短期资金大量流出,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被剪了‘羊毛’。”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在上述研讨会上也表示,目前大环境对重启人民币国际化有利,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备案,而双向的资本流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

“宽进严出的政策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但因为国内的资本,尤其是居民和机构投资者缺乏海外配置的渠道,资本流出的堰塞湖的压力加大。如果在未来,海外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资产配置达到正常水平,但国内对海外资本的投资处于严重低配的情况下,无论是人民币汇改还是资本项目开放,都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朱海斌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