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稳着眼进 广东发力战略性产业集群
时代周报记者陈泽秀发自广州
9月28日,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公布。其中,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019年营收合计达15万亿元,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营收合计达1.5万亿元。
这是继今年5月18日,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后,广东发布关于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又一重要文件。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是“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广东省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要指导意见。
不仅广东,今年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到多个省市,均提出要加快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向‘十四五’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谋划下一步经济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升级正是现阶段必须迈过去的坎,因此,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广东着力发展产业集群,是适应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特别是在强化产业链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方面。
年均增速10%
时代周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立足于“稳”,广东选择产值5000亿元以上、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增长趋势、对全省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有关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选择则着眼于“进”,选择辨识度高,切口小(产值在2000亿元以内),有高成长性,强化未来发展产业方向的有关产业。具体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
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
广东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向东认为,中央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培育新动力的主要引擎,各地均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加速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质量。广东需借助此次疫情加速提升产业链的安全,开展补短板锻长板,发挥出产业集群的最大效益,提升整体的竞争力,预防断链风险。
“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抓好落地落实。”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调整优化产业集群的布局,高水平建设产业发展平台载体,推动城市群与城市集群协同发展,把高新区、经开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平台。
致力解决“缺芯少核”
“2019年,广东规上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了3.06万亿元,规上制造业企业总数近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拥有40个,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王曦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不过,王曦也指出:“广东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整体水平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不够稳固的问题。”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排名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首位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于基本解决“缺芯少核”问题,具体举措包括加快5G、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建设,提前谋划6G研发储备;加大高端芯片技术研发、制造。
排名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首位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同样着重解决“缺芯少核”问题。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到2025年,珠三角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刘向东认为,在一些“卡脖子”问题上,需要持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关键环节的研发创新投入,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由技术跟跑向技术并跑发展。
广东的确拿出了真金白银支持技术创新。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介绍,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将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用于支持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创新。同时,将对28nm及以下制程、车规级及其他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芯片产品量产前首轮流片费用按不超过30%给予奖励。
陈岸明指出,将聚集20个产业集群,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技术材料、先进技术工艺和产业基础技术等领域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加快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广东产业链供给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