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金融》70年 • 0人特别谈|田国立谈普惠金融发展战略

编者按1950年10月1日,《中国金融》创刊,由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编辑室负责编辑出版工作,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交流金融实际工作经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本金融期刊,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新闻出版事业迈出了第一步。2003年,《中国金融》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改为“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但其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的定位没有改变。而今,《中国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宣传舆论战线中的重要一员,成为财经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刊物之一。70年来,《中国金融》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金融事业的辉煌历程,坚持不懈地为金融改革开放鼓与呼。为了纪念《中国金融》创刊70周年,“中国金融杂志”微信公众号将从10月1日起推出“《中国金融》70年•70人”专栏,由70位多年来关注、支持《中国金融》,与《中国金融》同命运共成长的经济金融界领导、专家、学者,畅谈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故事以及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深厚情缘。

专栏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笔划排序;部分文字选自其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文章内容,推出前未经本人再次审阅。

| 本期人物 |

田国立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

田国立谈普惠金融发展战略

发展普惠金融(双小)业务不是靠良好的愿望,而是要靠能力。普惠金融战略的落脚点和实施核心就是平台经营、数据经营,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由单一提供金融产品到搭建外部交互开放、内部充分整合的平台,进而为市场和客户服务,增强客户黏性和认同,产生流量和交易,拓广拓深经营空间和未来市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互联网思维,运用好平台经营模式,不断提高数据资产经营能力,打造金融新生态。

互联网思维。在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发展背景下,需要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以前以客户为中心,其实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选择高净值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帮助客户提升价值。而互联网时代,以客户为中心,是以客户关系为中心,谁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沉淀,谁能建立更加广泛的、稳定的客户联系,谁就能赢得大数据和大市场。

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特点是大数据、零距离、透明、分享、易操作,实施方式即平台经营。要以平台经营模式做实普惠金融战略,即由建行搭台,各方唱戏,与各类用户、各种场景深入连接,多方融入、共享交互,集聚客群,经营“内容”,生成“流量”,从而实现数据的积累,再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创造更丰富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客户黏性,产生更多的流量,实现良性循环。平台经营模式在建行已有成功案例,比如,建行推出的住房租赁蓝海项目,既是落实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也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一经打造出,发展得如火如荼,并且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连接。同时,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成立,意在搭建同业合作共享平台,服务社会,打造同业合作生态。

“双小”战略推进模式与“双大”的根本不同在于平台建设。双大更多的是个性化服务,而“双小”则在于平台上的资源整合。因为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个别产品服务,而是一个全方位的金融生态。要以金融科技应用为支撑,通过客户聚合、场景接入、数据集成,输出产品,实现服务。这个平台一定是开放的,要走出去、引进来,将普惠客群、银行同业、地方政府、核心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迁入进来,“多位一体”,实时交互。要融入客户生产生活场景,与住房、购车、餐饮、出行等服务应用连接,挖掘潜在商机。精准定标客群,解决“痛点”,切中要害,实现“大片”客户的快速接入,引导和创造客户需求。普惠金融平台,面向客户的是金融产品、交易服务、综合服务等。可搭建基于客户视角的金融产品超市,形成供应齐全、优势突出、组合多元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信贷融资、资金结算、投资理财、在线ERP、融资与融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金融需求。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传统贸易融资向依托产业链的“交易金融”模式跨越,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闭环”,持续开展数据挖掘利用,扩大客户服务范围。还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包括孵化服务、咨询服务与成长型服务等。

大数据应用。普惠金融平台的载体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比如电脑、手机、甚至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后台支撑的是全方位打通的系统,以及开放式接入的各类数据及数据挖掘应用。用户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入平台,均能实现客户信息同步整合,实现多点触发,集成管理。平台内沉淀积累的数据信息是建行未来的重要资产,以企业级视角,分析挖掘数据价值,支持客户精准营销、产品创新优化、精细风险管控、客户维护与价值创造、流程效率改进等多维功能,打造数字化管理条件下的竞争优势。

——选自《中国金融》2018年第10期 《开启普惠金融战略发展新时代》

相关新闻: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李礼辉谈中国法定数字货币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王和谈农业保险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王宪章谈寿险公司股份制改革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王一鸣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王洪章谈现代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力

《中国金融》70年70人特别谈|王兆星谈金融法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