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来源:睿财经
嘀嗒出行10月8日正式宣布向香港交易所递交IPO招股书,将在香港上市,其背后却有顺风车的资质、市场饱和压力以及安全隐患。
睿财经讯(文/王蕾)嘀嗒出行在10月8日正式宣布向香港交易所递交IPO招股书,将在香港上市。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主要业务由顺风车服务、智慧出行业务、广告和其他服务构成。其中主要收入以顺风车服务为主,但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显示,随着交通部门对顺风车逐步严格,顺风车为主营业务的嘀嗒出行面临三大隐忧。
顺风车资质隐患
现在互联网出行以主要是平台和专车郎两种为主,以滴滴出行为例,旗下的专车均属于公司所有或者个人登记,有与出租车相同的年审和报废规定,属于运营车辆。但嘀嗒出行并没有自己的车辆,属于提供平台性质。
同时,嘀嗒出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嘀嗒在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招股书显示,目前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无法直接应用于嘀嗒的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服务。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据媒体报道,东营的常先生在闲暇时间跑顺风车赚钱挣外快。通过嘀嗒出行接到去青州的订单。到达目的地之后,有执法人员上前询问,他从哪里拉的乘客?又问他下载的是什么软件?常先生回答是嘀嗒出行顺风车,然后执法人员把他的手机拿过去,看了看具体行程,又咨询了乘客一些问题,然后判定常先生不具备网约车资质,被罚款1万元。
事情发生之后,他咨询了嘀嗒出行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嘀嗒出行确实没有网约车营运资质,但是他们因为经营的是顺风车业务,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网约车资质。
一边说不需要网约车资质,另外一边却说没有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
很多顺风车司机都在嘀嗒出行平台都遇到过与东营常先生同样的问题。嘀嗒平台坚称自己的运营模式是合法的,但是平台的顺风车主们在完全按照平台流程操作的情况下却屡屡被判定涉嫌违法。对于问题如何处理,嘀嗒出行平台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外界对顺风车关注还有来自顺风车服务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比如顺风车存在的犯罪和资质问题一直都是顺风车避不开的等问题。
网约车平台市场饱和
嘀嗒出行在资质问题上含糊不清,市场上也面临巨大挑战。互联网网约车平台逐步趋于饱和。2018年宣布下线的滴滴顺风车自去年12月10日重新上线后,一直在放宽服务范围,并且于今年3月宣布恢复夜间服务。除了滴滴重新开展顺风车业务,首汽约车、神州优车、曹操出行等平台也已布局顺风车业务。
目前,除了滴滴、嘀嗒、神州租车、各地出租车之外,全国各地还活跃着不少新成立的出行公司,以及各个车企的出行公司如曹操出行、东风出行、长安出行等等,数量众多。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僧多粥少的情况。
2019年四季度,深圳市网约车日均订单约为6.72单,环比下降6.7%。其中,日均接10单以下(不含10单)车辆数为39537辆,占接单车辆总数55.7%;而日均接10-20单(含10单,不含20单)车辆数为29147辆,占接单车辆总数41.1%。2019年第四季度,有1877辆网约车退出营运,环比上季度增长213.9%。按照城市人口和总营运出行车辆计算,深圳每万人出租汽车拥有量为58.3辆,远高于国家建议的20辆/万人的合理水平。
一个人使用网约车的频次有限,城市中使用网约车的人口有限,所以网约车会达到一个天花板。如何再进一步将成为嘀嗒出行和其他网约车平台最头痛的事情。
顺风车安全风险
早在2018年5月和8月,滴滴出行顺风业务相继出现两起乘客被杀害事件,导致滴滴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并进行整改。经过两年时间的整改,滴滴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2020年7月,一起顺风车死亡事件将哈啰出行推向了风口浪尖。
顺风车接二连三的出现安全问题,让以顺风车业务为主的嘀嗒出行压力剧增。嘀嗒出行招股书表示嘀嗒在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中包括)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实际上顺风车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同样也不能提供相关职业化的服务。但司机和乘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乘坐顺风车时会出现司机和乘客矛盾的情况,这种矛盾暂时没有调和的办法。
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多次联合约谈网约车平台,要求堵住安全风险隐患,严格规范顺风车。由此可见网约车安全问题受到各方重视。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2018年品牌升级为嘀嗒出行,一个兼具出租车、顺风车的移动出行平台。这样一家平台在未来将会面对运营资质、安全、市场饱和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嘀嗒出行在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