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酒有罪吗?
新员工入职一起去聚餐,因为不能喝酒被领导扇巴掌?真的,这不是电视剧,就真实地发生在银行机构里。
看到这样的消息,很多人会下意识地问一句:都2020年酒桌文化怎么还这么盛行啊?
但如果你再多想一会,只能也只会发出一声叹息吧。
杨同学,2020年通过校园招聘进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在饭局上因为不能喝酒被支行领导辱骂和扇巴掌。厦门国际银行给出的处罚是:对该领导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两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呵呵,银行息事宁人,领导罚酒三杯,但“挑战者”的命运或许有点惨。
虽然这位新员工获得了大众的支持和同情,但是他在银行的道路还能走多远?
这次酒局风波背后,其实不仅仅是酒桌文化,实质是权力的炫耀,领导让你喝你却不喝是违背了领导意志,轻则对你不闻不问,重则影响你的职业生涯。
在和钱打交道最多的金融机构,权力本位的思想非常严重。
只想问一句,金融机构的监督机制到底有没有?平等尊重的企业文化到底有没有?如果没有,是不是该重视起来了。
/ 1
如果你在网上搜“银行喝酒”,就能大概了解银行基层员工有多难。
如果你不能喝酒,最好去中后台;如果你不能喝酒还去了前台部门,要么家中有钱有势、要么自己能喝能拼。
有网友发帖:曾经因为拒绝了酒局,只能在基础岗位坐冷板凳,毫无升职机会。
还有人在网上倾诉,自己是如何拒绝不了领导的酒局,喝酒喝到吐血。
厦门国际银行的新员工这次直接把事情捅了出来,说自己身体原因不能喝酒,遭到领导的辱骂和殴打。
在他们支行内部聚餐过程中,竟然还有人对女同事动手动脚、新同事喝摊在酒桌上、摔杯子砸桌子还引来警察叔叔。
厦门国际银行的回应也挺值得聊聊,一共有4个重点:
(1)这是一场私下非公款聚餐——所以位于盘古七星酒店的这顿饭,不知道是谁请?
(2)相关领导确实酒后失态、已经处罚——就是警告+扣除绩效,处罚力度你们说大不大?
(3)没提骚扰女同事这回事儿、也没提警察到场的事儿——估计属于大事化小、能不提则不提
(4)对员工8小时外的行为规范不到位——这是说非银行工作时间,属私下聚餐(撇清责任)
然后,这位新员工也二次回应了,他表示:当事人已经收到惩处,本人感受到了公司领导积极应对的态度,从中感受到正能量。
风波是过去了,但是捅破窗户纸的这位杨同学,未来会如何呢?内部聚餐中引发的冲突,是否会带到工作中?
微博大V向小田评论的值得一看,他说他是不怎么喝酒的,也在银行工作过。银行里面工作推进的方式无非就是喝酒送礼,这是一个潜规则,无论你怎么讨厌这个规则你个人的力量都改不了。而且这个潜规则不仅仅在银行业,简直是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深度灵魂的深入基因的传统艺能。个人很难跟这种力量对抗。完全可以预测那位主人公即便赢得了舆论,在具体的工作场合肯定会待不下去了,会被群体排斥。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坏的东西你不仅赢不了它,还要向它低头、认栽。
/ 2
其实在厦门国际银行这场风波之前,金融行业已经因此广受诟病,毕竟离钱近的地方,离欲望越近。
在2019年新财富拉票季的前夜,方正证券分析师马军等人与买方机构饭局的不雅照片和不雅视频在网络上开始传播。最终,新财富取消了方正证券马军等参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参评资格,并取消相关买方机构的投票人参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投票资格。
更久远的,有报道称,民生银行在建行初期,分管资金业务的董文标为拉存款请客户吃饭,连喝了十杯酒。当然,一些风格草莽的保险机构也有着“畸形”的酒桌文化。
这就是目前很多金融机构,都无法去除的陋习。很多掌握着权力的“领导”,根本不知尊重为何物,因为在他们看来下属就是要无条件服从,领导权力的炫耀,在这里展现地淋漓尽致。
还有跟搞笑的地产圈,前几天保利“不转发就移出群聊”的事件也反映出“权力炫耀”的本质。21日晚间,保利北京公司副总经理文灵(在群内给自己备注文灵总)要求媒体群里的所有人,转发一篇文章,不转发则将移出群聊。
媒体群本应是传递公司信息、沟通媒体的渠道,怎么就成为了“文灵总”的私人重地?不转发就移出媒体群是依靠的什么规则?如果有,那应该是自视为领导的“文灵总”对自己权力的维护和炫耀。
金融圈、地产圈乃至互联网圈,其实都存在着这种令人反感的现状。在职场上,员工个人很能难和这种力量抗衡,这确实是血淋淋的现实。
但当90后逐渐来到职场,他们不再一味服从、他们敢于反抗,这种新生的力量和陈旧的力量开始博弈,虽然行业潜规则无法一时间被打破,但至少是一种警醒,警钟已经敲响。
也真诚地跟这些“自以为是”的领导说一句:不要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拿专业获得别人的尊重比喝酒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