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经济研究杂志社和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在北京联合举办“深化要素市场配置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新潜能”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后疫情时期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研究与预测、深化要素市场体制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能的定量估计、经济转型中土地要素在理论中的地位及回归、经济双循环与新增土地要素可能性及其经济增长动能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出席会议并演讲。
张军表示,潜力的测算,是有一些方法的,改革对产出和产出率也是可以估计的。我们要看我们的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比例现在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们往后看,看经历过这个阶段的这些国家,他们达到类似相对收入比重的时候,他们之后的增长潜力是什么样的。
他指出,关于怎么样去估计改革对产出,或者是生产率的贡献,有很多方法,传统的方法是总量生产函数,还有劳动,如果放进去改革的一些政策,他们的弹性可以估计出来。
第二个方法就是所谓的shift share,主要看要素的再配置,结构转变对生产率有重要影响,比如要素从低效率部门转入高效率部门,就能带来总生产率的提升。总的生产率的增长,可以拆成三个东西的和,一个是份额的变化导致效率,一个就是所谓动态,不同时间的份额变化造成的,一个是行业内的,其实就是一个算法。
第三个方法就是现在我们学生用得比较多的,所谓OPLP的方法,这是一个基于微观数据的方法,是基于企业的数据,来测算TFP,然后把TFP里面的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行业当中这个企业的进入退出,这些动态的东西能够捕捉到,这是目前学生用得特别多的,经济研究也发表很多次这一方面的文章。这个用微观数据了解要素再配置,资源再配置的时候,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力的变化,这是目前需要考虑的。
第四个方法是目前最好的,最热的一个方法,即所谓的倍差法,中国是一个很好的试验田,我们有很多的改革都是通过实验和试点的方法,局部的或在某一个时间段当中推出一个政策,为我们观察效果就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评估一个改革的政策,到底有多大的效果,有多大的影响,这个就可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