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花木兰》全面崩盘:口碑暴跌、票房扑街 迪士尼错在哪?

原标题:口碑暴跌,票房扑街!《花木兰》全面崩盘,迪士尼错在哪?

来源:创业邦

不要传播《花木兰》的资源,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在豆瓣小组里,有网友发帖如是说。截至目前,这条帖子下已经有近900次点赞,超过1240条评论。

作为迪士尼首个中国公主真人版电影,《花木兰》的制作和宣发费用高达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亿元。

在主演方面,有刘亦菲、巩俐、李连杰、甄子丹等众多国际明星加持,从筹备开拍制作到上映耗时将近4年。

为了给《花木兰》造势,早在2019年7月,迪士尼发布了《花木兰》的首支预告,立刻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3月10日片方还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盛大的首映礼,刘亦菲、李连杰等主要演员纷纷出席。

在前期宣传上,迪士尼真情实意地花费了巨额财力和物力。在预热的一年时间里,《花木兰》仅热搜就有超过100条。

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这部影片的上映之路走得异常坎坷。其上映日期从3月27日改为7月24日,之后又推迟到8月21日,然后又宣布无限期撤档。

在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档期变更后,迪士尼放弃《花木兰》在部分国家的院线上映计划,改为在旗下的流媒体平台Disney+上以付费形式点映,并正式定档9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或许正是因为它给大众带来的期望太高,失望也来得要更加猛烈。

在微博、豆瓣、B站、公众号里,有关这部电影的负面评论铺天盖地。作为迪士尼的重头戏,《花木兰》到底是如何全面崩盘的,迪士尼在这个过程中又做“错”了什么?

豆瓣4.9分,五天1.7亿,全面崩塌的《花木兰》还有救吗?

用“全面崩塌”来形容《花木兰》在全球电影市场的表现,或许都不为过。

最先遭到吐槽的便是《花木兰》的定档海报,这张审美奇特的海报引发了网友热议,大家纷纷表示:有小时候地摊卖的DVD封面内味儿了,还有点90年代的既视感。

然而在网友翻出该片在其他国家发布的海报进行对比后,只有这张风格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海报效果最差。

一张海报,成了《花木兰》口碑崩坏的导火索,此后这部影片引发的种种负面风波似乎都有预兆。

9月4日,《花木兰》在北美及全球其他一些市场上线流媒体Disney+,以29.99美元(约合人民币209元)的价格进行付费点播。而在点播之前,用户还需先交6.99美元月费成为Disney+会员,才有资格付费点播。

尽管此时《花木兰》在中国还未正式上映,但仍有不少海外网友选择支付29美元先睹为快。豆瓣在9月5日公布了其评分,开分即5.9分,此后一路下跌。随着9月11日其在内地首映,其评分已经跌至4.9分。

国内的广大观众纷纷开启了吐槽模式。这些差评来自于电影的方方面面:

在场景上,花木兰所在历史背景应是北魏时期,却住在唐朝后才出现的福建土楼中。

另外,郑佩佩饰演的媒婆身后这幅对联写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望世间眷属全是有情人”。然而这句话出自元曲《西厢记》,出现在影片里不仅尴尬,还给观众一种莫名其妙的时空错乱感。

此外,片中还出现穿着艳丽的宫女和官员撑着洋伞在皇宫里散步,这一幕令网友感觉分分钟穿越到欧洲中世纪。

在妆容上,主角“对镜贴花黄”的这一幕成了全片的一大槽点,而巩俐的“眼罩”妆容、郑佩佩的“墙灰糊脸”妆容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

在配音上,即便影片阵容以华人演员为主,但却是全英语拍摄。这导致国内观众在影院看的,仅是英语台词的中文配音版,于是演员口型有时候对不上声音是常见的画面。

在人物设定上,电影将花木兰打造成一个有种族天赋的少女,体内藏着一种叫“气”的超能力。只有主角花木兰将体内的“气”激发出来,才能杀死最终BOSS,完成使命。这种没有完整的人物成长路径、简单粗暴的人设,似乎与超级英雄并无什么差别。

在剧情上,该片在情节设置上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如几十个骑兵直接攻陷一座要塞;女巫仙娘和木兰突然开始惺惺相惜……

在影片结构上,《花木兰》整部电影像一锅东方元素的大乱炖。全片中颜色过于饱满浓烈的服装,刻着“忠勇真”字样的剑,在片中多次出现但仅是作为一个精神符号的凤凰……

从剧本、美术、剪辑、配音、动作设计上,在许多网友眼里,《花木兰》可谓是达到了360度全方位的崩塌。

口碑崩塌直接造成了对票房的负面影响。在《花木兰》的上映首日,其排片占比38.4%,高于《八佰》23.2%的排片率,但其上座率仅为8.9%,被《八佰》远远反超。

到了周日,《八佰》的票房已经超出《花木兰》近750万。上映五天,《花木兰》目前累计票房仅1.75亿。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大致上,好莱坞大片的片方能从其全球票房总额中拿回40%-45%,按此推算如果继续在院线上映,《花木兰》全球票房至少要7亿美元才可能回本。

而按照此前第三方机构的预测,《花木兰》海外市场只需要实现5亿美元的票房。但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猫眼给出的内地票房预测仅为2.64亿,且排片占比以及分账票房比例都在下降,仅仅依赖院线,那么《花木兰》所处的情况并不乐观。

不过精明的迪士尼,选择了将一半市场放在院线,一半放在流媒体平台。

据《好莱坞报道者》和民调机构Morning Consult在8月上旬进行的调查显示,有19%的Disney+订阅用户表示非常有兴趣付费观看《花木兰》,选择“有一定兴趣”的用户占到23%。

截至今年8月,Disney+在全球已经有6000万+用户。假设付费率只有10%,按照600万用户、30美元一次来推算,也有1.8亿美元入账,这笔钱将全数进入迪士尼的“口袋”。

对于《花木兰》来说,其流媒体平台的票房收入固然重要,而内地院线无疑也是其主要战场之一。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花木兰》在国内市场并未达到理想的成绩。

口碑和票房双双受挫,迪士尼到底错在哪?

在一定程度上,《花木兰》此次在内地市场的失败,可以从影片本身的硬伤和迪士尼的“软肋”找到原因。

对于影片而言,迪士尼尴尬的宣发战略便是它的“致命软肋”。首先《花木兰》是在上映前9天才公布定档,仓促的宣传期本身就会使影片的热度大打折扣。

随着迪士尼公布的国内定档海报,更是让国内观众的观影热情被泼了一盆冷水,其设计风格遭到全网群嘲,粗糙、简陋的海报更是丝毫见不到片方的诚意。

到了9月5日,影片的噩梦开始了。这一天,《花木兰》的海外口碑开始解禁,尽管其在烂番茄上拿到78%的新鲜度,MTC是69分,成为迪士尼近四年来评分最高的一部真人电影。

但国内观众显然并不买账,在对场景、剧本、人物设计等失望后,观众们开始在豆瓣上打出了低分,这也是《花木兰》口碑在国内崩塌的开始。

随着影片在流媒体的热映,《花木兰》的高清资源几乎在同一时间流出,这不仅让其票房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并随着盗版资源在社交平台的层层传播,影片本身的低口碑也呈几何级地爆发。

再加上国内观众积攒的负面情绪和心理落差,最终《花木兰》迎来了全面差评。有意思的是,在国内《花木兰》上映之日,B站同时上线了赵薇版的《花木兰》,引发网友的热议。

迪士尼版《花木兰》为何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影片本身存在的制作硬伤是这场舆论发酵的根源。而它的硬伤,或许可以概括为“不用心”。

在这部影片中,各种随意堆积的东方元素,简单粗暴的人物设定,空洞的剧情和突兀的转场,为了突出女性主题的大量魔改,以及对于通过这部影片流露出片方对东方整体形象上的刻板认知……

但凡迪士尼再用心一点,国内观众也不至于这么“失望”。反观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迪士尼对这部动画片的用心程度,要远高于真人版电影。

在这部经典的动画电影中,包括其提出女性的反叛、独立、个人的自由选择等议题,颇具东方意味的写意式水墨画,多次出场的东方乐器和旋律,辅以迪士尼歌舞桥段处理,都成为了后来影迷心中最独特的记忆。

20年过去了,而如今这部被视为迪士尼极力“讨好”中国受众的真人版《花木兰》,却在内地市场遇到滑铁卢。

迪士尼真的拍不好真人版电影吗?

作为手握多个大IP的迪士尼来说,将动画电影改编成真人版,早已是一个固定的传统。从2014年起,迪士尼便每年稳定推出至少一部的真人化作品。

据《一起拍电影》报道,截至目前,迪士尼已经推出14部由早期动画改编而来的真人作品(不包括真人电影续集),其中包括公主电影、奇幻电影等类型片,这些作品已经在全球电影市场累积产出了超80亿票房。

图源:豆瓣

然而这些由动画改编的真人作品都如《花木兰》一般,大多未曾逃过口碑走低的魔咒。

其中《灰姑娘》《狮子王》曾被批评照搬动画,《沉睡魔咒2》也曾被指挪用异国文化。这些真人版改编作品为何总是不受观众待见,或许这与两者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动画作品可魔幻、可童话、可超现实,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然而真人作品却更考验导演讲述故事的能力,并且要通过镜头、服道化、场景等多种手段来使观众沉浸到故事中去。

这就意味着,动画作品不可能完全实现真人化。就拿真人版《花木兰》来说,“木须龙”一角的缺失,部分则是出于技术手段的原因。

但迪士尼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改编作品。如去年上映的《阿拉丁》,分别在豆瓣电影和猫眼专业版上获得7.5分和9分。业内人士认为,《阿拉丁》之所以获得国内观众认可,一方面是剧情架构基本还原了1992年经典动画版本,同时新版还对内容进行了更多补充使作品更加饱满。

另外,在2017年上映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曾以12.6亿美元的成绩成为了全球年度票房榜亚军,还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在这部真人版作品中,不仅加强了叙述的流畅性,增加的大量歌舞表演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并通过各种细节调整塑造人物性格。

此外,该片中女主角的服装造型也成为整部电影的一大看点。片中女主角Bella与野兽共舞时的那套黄色晚礼服,裙摆处的装饰,由施华洛世奇的2160颗水晶镶嵌而成,整件晚礼服耗时12000小时。

而在真人版《花木兰》中,据官方透露,其40多人服装团队工作超过3个月,制作出2062件戏服配件道具、1104件头饰配件、250顶帽子。

然而在全片中,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似乎只有木兰那套多次出现在海报上的红色戎装。

迪士尼或许并不是拍不好真人版的改编电影,只是看如何拍而已。

写在最后

当20年后的花木兰再重现大荧幕,带给观众的已经不再是惊喜而是失望。而迪士尼是否该思考,这个本有着女性觉醒象征意义的人物,为何不能再带给观众以力量、勇气,以及传递自我探索的价值。如今的迪士尼在资本或版图上,相对于20年前要更强大,但是对于艺术的探索以及人性魅力的挖掘上,它是否已经开始流于形式了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