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是全球经济复苏必由之路
来源:金融时报
莫莉
受新冠疫情及国际贸易大幅萎缩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包括美国、欧元区、日本等诸多经济体都出现数据疲弱迹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多家国际机构也纷纷发出警示,2020年全球经济或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而陷入衰退。展望未来,全球经济重回疫情前的正常轨道并非易事,世界经济复苏力度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各国能否有效控制疫情,也取决于国际社会能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对于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冠疫情和世界经济出现新的变化。多国新冠疫情虽然好转但显然没有完全过去,逐步松绑边界管制措施以及加入经济重启“阵营”的国家增多。为了破解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困境,各国大体上仍旧是货币和财政刺激等多管齐下力促经济复苏。其中,财政措施侧重于帮助居民家庭和企业减轻支出负担,同时维持居民家庭和企业的收入,而货币措施则侧重于增加流动性。在上述因素推动之下,5月以来,全球多国制造业、消费业等数据出现反弹回暖,全球经济前景看上去有所改善。
但是,由于夏季旅行增多等原因,欧洲、美国、印度等地曾出现新冠确诊病例不断创新高、部分地区宣布重新实施限制的情况,疫情出现第二波反弹的风险浮现。同时,新冠疫情导致失业率恶化的负面效应日益成为世界多国决策者的难题。国际劳工组织表示,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六分之一以上的人停工。该组织4月估计,超过10亿劳动者面临很大的减薪或失业风险。保持就业不仅对于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更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就业市场的蹒跚前行不仅拖累经济恢复,还有降低收入、不平等扩大和社会压力加剧的风险。因此,尽管数月以来多项经济数据有所好转,但包括就业下滑等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全球经济前景仍是“荆棘密布”。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将世界经济尽早导入正轨,仍需全球决策者共同发力。
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的背景下,未来数月全球维持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将成大势所趋。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各国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用以改善增长前景并减少下行风险。同时,在全球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下,部分国家可能还会根据本国国情持续加码财政刺激。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新冠疫情已经导致全球债务激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6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全球GDP在2020年将下降4.9%,在未来两年内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2万亿美元。当前,全球债务比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时高了40个百分点,即87万亿美元。目前,公共债务与全球GDP之比已经超过100%,且已超过二战结束时创下的纪录水平。如何在刺激经济复苏和保障债务安全方面找到最佳平衡点,可能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来具体研判。
面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只有正视挑战、加强合作才是应对之策。加强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各国抗击新冠疫情,也有助于各国在“后疫情时代”寻找共同商机、重振经济和增长信心。当前,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合作前景有不少担忧。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经贸摩擦加剧,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美国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已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增长信心,这已遭到国际大多数经济体和国际主要机构的反对。
从长远看,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力促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从历史经验来看,深化国际合作往往是全球顺利走出大多数危机的有效举措。当前,新冠疫情虽有所好转,但仍在全球持续肆虐;这场疫情危机会对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和金融格局带来深刻和长远的影响。一方面,各国应切实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内的国际合作,专业高效的政策协同是阻止新冠疫情扩散和恶化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各国也应共同反对保护主义,而非反其道行之。深化国际经济合作不仅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符合全球各国共同利益、力促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复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