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迈入新经济”带来港股大变局
截至9月29日,美国纳指及深圳成份股指数于年内涨幅分别达到24.0%及23.7%,名列全球主要股市首两位,而香港的国企指数及恒生指数分别下跌16.9%及17.4%,行情分化严重。近年港股整体市值结构开始由科技、可选消费、及医疗行业主导,科技、可选消费、医疗行业市值占比从2015年16.0%上升至2020年8月的43.5%;金融占比从2015年38.7%降至2020年8月的26.1%。虽然如此,港股旗舰指数“恒生指数”仍被金融地产板块主导,分别占49.4%及10.3%,权重失衡下造成指数熊市,导致过去几年恒指表现与港股的新经济结构性行情形成巨大反差,恒指失真情况严重倒逼改革。
2018年上市新规改革成重要转折点
自2018年以来,港交所作出决定性改革,修改上市规则,如容许同股不同权、创新产业第二上市、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恒指公司也顺应作出2006年以来第三次重要改革,包括纳入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上市的公司。港股的行业市值结构显著优化,加速实现科技、医药、可选消费为主导的转型。
港股行业结构及行业成交金额占比正发生积极变化,新经济开始抬头
近五年,资金加快从旧经济向新经济流转,有助减少新经济股份的流动性折让,对提升整体估值发挥积极作用,当中以信息科技行业为甚。信息科技业成交金额占大市成交比例从2010年的4.8%大幅提升至2020年8月的39.3%;医疗保健业成交占比从2010年的1.4%增加至2020年8月的8.6%;金融行业占比从27.4%大幅下降至12.8%。可选消费、信息科技公司在50大活跃成交榜市值占比从2010年的1.6%及1.4%分别大增至2020年8月的29.7%及17.7%;同期金融业占比由56.6%下降至33.8%。
预测未来三年共42家中概股可回流港股,使港股新经济行业占比达到46%
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有42家中概股合资格回流作第二上市,而当中有20家可于今年内提出上市申请。假设未来三年42家合资格的中概股全部回流第二上市,我们推算港股的科技行业比占将增加至16.8%,可选消费权重增加至24.8%,叠加3.6%的日常消费及5.8%的医疗保健,四大新兴行业占港股市值可望增加至接近46%。后续中概股回归加速和明星独角兽的上市,港股将陆续迎来蚂蚁集团、大疆、滴滴出行等新科技行业龙头公司,加速行业结构优化。
港股、美股市估值差距可望收窄
截至9月29日,恒生指数的21年预测PE只有10.1倍,显著低于标普500的20.4倍,两地股市的估值差距有望收窄。我们认为是次调整是恒生指数于30年来第三次重要转折点,新规实施对恒生指数、港股市场的影响:1) 优化恒生指数市值结构,更充分反映市场转型、2) 提升恒指估值中枢,但股息率回落、3) 提高恒生指数交易活跃度,为港股市场引入源头活水、4) 吸引更多优质“新经济”公司与中概股赴港上市。